你吃的鴨血不是鴨血? 消基會:市面產品逾7成混「牠」的血
消基會採樣30件樣品發現含雞血成分佔逾7成。記者胡瑞玲/攝影
臺灣人愛吃火鍋,鴨血更是不可缺少的配菜,但消基會調查指出,經採樣結果發現,30件樣品中,逾7成樣品含雞血成分,主因爲「純鴨血」產量供不應求,大多鴨血是混合其他禽血,但市面上看到的產品多僅標示「鴨血」,有標示不實及誤導消費者疑慮。
養鴨協會2015年時表示,臺灣屠宰鴨只每年約3000萬隻,約能做出540萬公斤純鴨血,佔整體鴨血市場約1成。
消基會表示,鴨子數量少,因此血量不足市場所需,一般市面上看到的「鴨血」帶多由雞、鴨、鵝等禽血混合作,另後續加工可能再添加水分、磷酸鹽類等添加物,因此市面上看到的相關商品,多數僅標示「鴨血」,有標示不實及誤導消費者的疑慮。
消基會表示,去年10月、12月間2次調查市面鴨血相關商品的標示方式時發現,大多商品多以「鴨血」作爲標示,顯見宣導還未落實,有必要提醒消費者及主管機關應正視禽血標示問題,讓消費者瞭解「鴨血」商品成分是否有混血問題。
消基會說,第一次採樣於去年10月共檢驗15件,並委託經食藥署認證的單位進行雞的定性檢驗,發現有13件驗出;12月再進行第二次採樣,15件中有9件樣品須再次採樣。兩次採樣相同品名的15件樣品中,共有22件樣品驗出,佔7成3;另外,2次採樣相同品名的15件樣品中,9件爲加工類包裝樣品、1件即時調理類樣品及5件生鮮類樣品。
消基會表示,若業者經認定確有標示不實情況,依「食安法」第45條,違反第28條第1項處新臺幣4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罰鍰;含致敏感內容物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消基會提醒,鴨血製程中,可能會添加磷酸鹽類、檸檬酸鹽類,而食用火鍋時通常會搭配各式火鍋料當作配菜。該會曾調查火鍋料磷酸鹽,發現含量介於400至2500 mg/Kg,其中丸類含量較高,消費者在食用火鍋選用食材上一定要斟酌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