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趴地 央行6月升息現雜音
美國聯準會(Fed)高唱鷹調,惟本土疫情肆虐,衝擊內需,金融業界認爲我央行6月是否升息已出現變數。圖爲央行總裁楊金龍。(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聯準會(Fed)高唱鷹調,加快升息腳步,原本外界預期中央銀行6月至少再升半碼,持續對通膨揮拳,不過4月以來疫情升溫,內需產業幾近趴地,全年GDP如今更面臨保4危機,金融業普遍認爲,央行是否升息已出現變數,尤其俄烏戰事遲遲不能結束,將是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未爆彈,恐得謹慎爲之。
爲了對抗升至40年新高的通膨,Fed採取22年來最激進的升息速度,繼3月開出升息第一槍後,又在5月初宣佈利率區間上調2碼至0.75到1%,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升幅。
Fed主席鮑爾上週二再度宣示打擊通膨決心,在6月、7月可能會分別升息2碼,以穩定物價。
央行3月同步Fed宣佈升息1碼,也是央行暌違逾10年半以來首度升息,不只終結連7凍,重貼現率也回到疫情前的1.375%。原本外界認爲,國內物價走高,央行跟Fed走一樣的路,雖然升息幅度沒那麼大,但不會停止升息。
不過隨着本土疫情升溫,市場風向出現改變。根據央行副總裁嚴宗大日前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專題報告,主要機構預測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雖仍可超過3%,但未像先前「保4」樂觀,至於物價壓力,今年CPI突破2%似成定局。
嚴宗大在書面報告指出,國際不確定性因素仍多,以及國內疫情後續發展,均將影響下半年臺灣經濟成長,主要機構對今年臺灣GDP預測值多逾3%。
金融圈則分析,這份書面報告已透露,央行貨幣政策保留轉向空間,雖然通膨壓力仍大,但若是央行認爲原油價格漲幅趨緩,年中後就會回降,央行現階段要處理的「就不是物價了」,反倒因疫情急速升溫,打亂經濟復甦腳步,內需產業如今全面急凍,已無法忽視。
金融圈並認爲,雖然今年沒有實施三級警戒,但隨着確診人數暴增,全民自發性隔離,內需產業的慘況,比起去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無薪假捲土重來,紓困需求持續增加,央行恐得先評估疫情對經濟衝擊,再決定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