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20萬買黃金,9年後竟然生鏽,銀行卻稱與我無關

“銀行要對黃金質量負責嗎”?山東淄博,男子花20萬從銀行買黃金,9年後拿出來一看,竟發現黃金已生鏽,還有很多黑斑,潘先生懷疑黃金純度不夠,於是找到銀行理論,行長竟稱他們並非生產商,只是代銷售,黃金質量問題與他們無關。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潘先生家住山東淄博,和妻子結婚多年,2010年妻子懷孕,當時夫妻倆非常高興,便打算買些黃金紀念品,送給即將出世的孩子。

他們來到家附近一家交通銀行,隨後表明來意,工作人員向他們推薦了一套黃金虎頭鑰匙,寓意可以鎖住平安幸福,裡面共有2把黃金鑰匙和1個黃金虎頭印。

一把鑰匙重量爲30克,價格爲10380元,黃金虎頭印價格則爲17.9萬元,所有東西加起來,價格接近20萬,並附有相關證書。

考慮到黃金有增值保值作用,且2010年正是虎年,潘先生大手一揮,直接拿下這一大套黃金製品,回家後他就直接放進保險箱,之後幾年再也沒拿出來看過。

2019年下半年,黃金價格上漲,均價達到300多元,潘先生就想起當年花20萬買的那套虎頭鑰匙,於是便從保險箱裡拿出來看了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潘先生髮現,其中一個黃金鑰匙,竟然長出黑斑,潘先生當場愣在原地:我是從箱子裡直接拿出來的,我說不可能啊!

當年從銀行花20萬買的黃金竟然生鏽,這讓潘先生既驚訝又氣憤,於是找到銀行討說法,可負責人卻說,黃金生鏽與他們無關。

見對方如此推卸責任,潘先生決定找媒體曝光,記者看到,金鑰匙上有一塊花生米大小的鏽斑,旁邊還有一串小斑,衆所周知黃金性質穩定,讓人不解的是,這黃金爲何會生鏽?

潘先生說,發現問題後,他就第一時間找到當初購買黃金的銀行理論,對於黃金生鏽的事,銀行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只說黃金並非銀行生產,他們只是代賣。

潘先生認爲,即便是代賣,銀行作爲銷售者,也要對黃金的質量負責,在潘先生的一再追問下,行長通過系統查詢,發現該款虎頭鎖的生產廠家名爲國金黃金。

行長還向潘先生提供了黃金生產商的聯繫方式,根據銀行提供的信息,潘先生很快就找到相關負責人,然而,對方給出的解釋卻讓他驚呆。

負責人竟稱,黃金生鏽是正常現象,還讓他不要大驚小怪,潘先生對此非常氣憤,古墓裡的黃金,埋在地下上千年都沒生鏽,銀行買的黃金才放9年就生鏽!

到底是工藝不行?還是黃金純度有問題?爲查明其中的原因,記者撥通黃金生產商負責人房先生的電話。

房先生:純金的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但目前市面上沒有純金的,最多就是4個9的,存放不當時,表面會產生紅斑,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也和客戶解釋過,可以給他修復。

對於這個說法,潘先生表示不認同,潘先生說,他買的是千足金,這麼高的純度還生鏽,簡直顛覆自己的三觀,因此他懷疑是黃金純度有問題。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隨後,記者找到權威機構鑑定,國家黃金鑽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表示:正常的黃金首飾,在常溫常壓的正常環境下,一般來說不會生鏽,因爲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

在常溫常壓下,黃金不會與氧、硫、酸發生反應,剛纔這個情況,我們分析後覺得,是生產過程中沒有把酸全部甩幹,然後用亞克力盒密封起來,遺留的酸在長時間內,可能和黃金髮生了一些反化學反應。

不過,專家表示,黃金的具體純度,僅憑肉眼無法判斷,只能通過精密儀器測量,潘先生認爲,如果黃金造假,廠家必須假一賠三,賠償自己60萬。

那麼,此事從法律上該如何認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的3倍。

若黃金純度不達標,生產廠家即屬於欺詐消費者,潘先生自然有權要求退一賠三,聽完索賠要求後,廠家找到山東省最權威的黃金鑑定中心。

但潘先生仍不放心,畢竟是同一個省份的,他害怕鑑定中心和生產廠家會沆瀣一氣,他又找到國家黃金鑽石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要求他們同步鑑定。

最終鑑定報告出爐,兩邊的含金量都爲999.3,已經達到千足金標準,純度和證書上一致,但潘先生還是心中不滿,畢竟買黃金是討彩頭,現在居然生鏽,簡直是出洋相。

根據民法典第617條規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請求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由於製作工藝有問題,導致黃金製品生鏽,屬於質量不符合要求,據此,潘先生可以要求更換、退貨或減少價款,銀行和生產廠家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