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科技“新春第一會”:力爭2024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超1200家,R&D投入強度達5.6%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迎接新的“科學的春天”,2月29日,南沙新區科技系統黨委召開2024年第一次工作會議。“我們將推動多個項目落地,力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200家,R&D投入強度5.6%。”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南沙新區科技系統黨委書記謝偉在主持會議時宣佈2024年的“小目標”,並號召各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科研團隊、科研管理機構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在這場南沙科技“新春第一會”上,多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負責人齊聚。他們作爲南沙科技創新發展中堅力量,結合自身實際,聚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以及推進南沙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踊躍建言獻策。
面向“空天深海”培育產業新動能
謝偉表示,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我國轉向創新驅動、走向高質量發展歷史性交匯,新的“科學的春天”已經撲面而來。
1月23日,隨着力箭一號遙三商業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形式發射升空,廣東商業航天在年初迎來“開門紅”。目前,由廣東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中科宇航參與研製的“力箭一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將37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以中科宇航爲龍頭,南沙正積極謀劃打造空天產業集聚區。在大灣區乃至全球城市都在競相搶跑低空經濟“黃金賽道”的同時,2023年底,南沙首個空天專業孵化器“空天創新谷”正式揭牌成立。孵化器由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打造,依託一期規模達2.1億元的天使基金,重點圍繞無人機、工業軟件、高端裝備、低空經濟等領域,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
在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面對“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夾擊”,南沙作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一個產業的興起,始於根本性的基礎技術和產品創新。”謝偉指出,南沙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國之重器”優勢,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不斷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塑造競爭新優勢。
過去一年,冷泉生態系統、新能源器件循環利用能力提升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可研,國內首艘超深水科考船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夢想號”完成主體建造、成功試航,全球首艘全尺度無人潛航器試驗保障母船順利交付。
“今年實驗室將全面推進嶗山實驗室廣州基地建設,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發起並推動國際大科學計劃‘冷泉生態系統演變及其資源效應’,聚焦開展公共海域冷泉生態系統研究,同時加快與廣州大學共建海洋學院,下半年完成首期研究生招生,同時積極推動將新學院的辦學園區落地南沙。”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黨支部書記楊華勇表示。
據瞭解,今年南沙將加快推進南沙復旦國際科創園、新能源器件循環利用能力提升項目、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海上中試基地、全球研究總部和產業化示範基地等一批重要項目落地,同時將迎來西安交通大學大灣區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廣東深空動力與信息研究院(南沙)等一批重點實驗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支撐南沙科學城高質量發展。
在“四鏈融合”中發展新質生產力
從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到這次會議現場,圍繞“新質生產力”話題的討論持續升溫。發展新質生產力應從何處破題?科創平臺、科技企業集思廣益,從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多個維度分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依託科技、依託創新。誰應該成爲創新的主體?從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的經驗來看,必須是掌握技術的並且有企業家潛質的年輕的博士和碩士們。
“他們是技術的真正掌握者,可以快速迭代技術;他們不以論文發表爲主要目標,所以不抗拒學習和掌握因創新而需要的不同領域的技術;他們可以‘All In’,全力以赴把一件事情辦好。”高民表示,爲了讓這羣年輕人能夠無後顧之憂地“All In”,霍英東研究院2024年計劃實施紅鳥啓航計劃和紅鳥實驗室計劃,爲科技創新創業的年輕人提供經費和實驗室支持,同時建立“Mentor機制”,讓年輕人與資深的有經驗的前行者一對一對接。通過幫助年輕創業者對接各項資源,尤其是投資和產業資源,高民期望,通過未來幾年的努力,能幫助一批掌握技術的年輕人能走出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
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總裁李奎認爲,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路徑在於將科技成果轉化爲真正生產力。應當轉變過去注重“供給導向”的成果轉化模式,更加註重從企業和產業“需求導向”去開展研發和促進轉化;從以“成果”爲核心轉向以“人才”爲核心;從原來的“供需對接”轉向“能力對接”,幫助企業找到最有可能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有能力的科研專家。
“南沙要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還需要加快建設聚集交融全球創新資源,深度協同港澳創新發展的高端科技交流合作平臺。” 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秘書處執行秘書長助理田原看來,要推進該平臺的建設,需要從聚焦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凝聚海內外人才,促進科技與企業、金融等各界的交匯融合等方面出發,以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孕育催生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新興產業貢獻力量。
目前,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永久會址也將於2025年竣工並投入使用。田原透露,2024論壇將重點圍繞信息通信,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的領域展開討論。同時將以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的科技發展對接爲話題,展開深層次的交流。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所長助理廖輝介紹,新的一年,研究所將利用“人才衆籌”新模式,大力推進跨學科人才協作科研,持續組織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戰略性攻關和轉化,以母院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爲依託搶佔科技制高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成果轉化”的方向上探索有效路徑。
“我們將加快生物醫用膜材料項目、等離子體芯片項目等2個產業化項目公司孵化成立。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特別是南沙區企業合作,通過企業技術研發委託、產學研聯合攻關等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推進現實生產力生成。”廖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