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雲發起了一場行業革命

作者 | 曹安潯

編輯 | 周智宇

物業企業曾是資本市場上的寵兒,如今行業潮水退去,它們也需要重新出發,找到自己穿越行業週期的突破口。

萬物雲董事長朱保全認爲,當下是物業企業走出獨立行情的好時機。

5月10日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朱保全表示,在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從最基礎的物業運營逐步轉向深耕資產運營(AM),對於物業管理者、大廈管理人,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朱保全指出,一個輕資產物業企業走到今天,未來它的發展是需要迭代升維的。

在他的日本考察之旅中,大和房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和房屋就是從公寓運營轉爲幫土地主定製開發,設計投資回報,提供一攬子服務。“也就是說,後期運營如果能夠與前期改造方共同參與,也會使得這些重資產投資事半功倍”。

在朱保全看來,物業企業如果能夠向上延展,反向訂製不動產與設施投資,那就會形成完全不同的格局。就像大和房屋一樣,可以確保租賃公寓能夠實現應收賬款佔比90%,還加強了自身投資能力。

如今,在掌握最基礎的物業運營管理之後,如何向更上層的資產管理、基金管理延伸,就是萬物雲正在思考和實踐的。這也事關萬物雲能否率先突破行業眼下困境,走出獨立行情。

朱保全提出,2023-2025這幾年會是行業的分水嶺。物企想要翻過分水嶺,從地產開發產業鏈的末遊走向基於不動產持有的消費新時代,就要擺脫路徑依賴。

這也是物企走出地產開發週期調整的陰影,實現價值迴歸的重要出路。

2018-2020年,隨着地產行業多年高歌猛進,頭部房企規模躍升,房企物管板塊的身價水漲船高,物業行業也迎來上市、併購的熱潮。

然而隨着地產開發行業進入下行週期,物業企業來自關聯單位的收入、毛利都大幅下降,物業企業的股價也隨之跌落。

對於如今的物企而言,想要活下去、活得好,單純靠住宅物業業務拓展,或是回購、高管增持挽救股價還不夠,亟需從根源入手,轉變商業模式,讓資本市場對其建立一個全新的價值評估模型。

中指研究院指出,近年來,以城市服務、IFM(綜合設施管理)、商業運營等爲代表的創新型服務強勢崛起,爲物業管理行業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隨着上市物企獨立性增強,關聯方風險逐步出清,物業股價值有望迴歸。

深圳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秘書長張紅喜也預測,未來頭部物企中,強週期、與房產開發高度相關的業務將逐漸淡出,向具備較強可持續性的業務傾斜,如團餐、設施設備服務、存量房相關資產服務等,並逐漸在細分市場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

從資本狂熱的造富夢中醒來,方能看到企業真正的價值內核,改變也勢在必行。

當物業板塊從房企母公司中分拆出來之後,降低依賴,獨立成長本就是應有之義。只是地產行業週期調整加速了這一進程。

作爲去年實現上市以來首次營收和核心淨利潤雙雙增長,手握156億現金,沒有銀行貸款的頭部物企,萬物雲就是不錯的探路先鋒。

如今,跳出基礎物管的紅海,躍入資產管理的大藍海市場,萬物雲想要大膽突破一把,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長征路遠,但它已率先出發,掀起了這場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