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中報掃描|強生上半年營收438.30億美元,在華“換帥”尋求新增長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李嘉宇 上海報道

今年上半年,較早發佈財報的跨國藥企(MNC)是強生。

7月15日,強生中國對外宣佈,周敏濤將於7月25日起擔任旗下醫療科技中國區總裁,向強生醫療科技亞太區主席Vishnu Karla彙報,併成爲強生醫療科技亞太區領導團隊成員之一。兩天後(7月17日),強生髮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

根據強生髮布的財報數據,公司全球季度銷售額爲224.47億美元,上年同期爲215.19億美元,同比增長4.3%。季度淨利潤46.86億美元,上年同期爲53.76億美元,同比下降12.8%。調整後淨利潤爲68.4億美元,同比增長1.6%。按業務劃分,製藥業務銷售額144.9億美元,同比增長5.5%。醫療器械業務銷售額79.5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強生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達到了213.84億美元,淨收益達到了53.5億美元。如此計算,上半年,強生累計收入438.30億美元,去年同期累計收入爲424.13億美元,同比增長3.34%;累計淨利潤79.41億美元,去年同期累計淨利潤爲50.76億美元,同比增長56.44%。

當前,全球醫藥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週期,在多重壓力下2024年上半年跨國藥企有關砍管線、大裁員、換帥、重組的消息不斷,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他們的業績表現。

“網紅”CAR-T上半年銷售額3.43億美元

2023年,在完成消費者保健業務剝離後,強生在今年5月份出售了其在Kenvue的全部剩餘股份(9.5%),轉而專注於利潤率更高的製藥和醫療器械,整合製藥(原楊森後更名爲“強生創新制藥”)、醫療科技兩大業務。強生創新制藥專注於腫瘤、免疫、神經、心血管、肺動脈高壓和視網膜等領域;醫療科技則致力於外科、骨科、眼科和介入解決方案領域。

而從財報數據來看,強生創新制藥在二季度收入爲144.9億美元,同比增長5.5%。其中,腫瘤和免疫佔據絕對地位,在創新制藥業務的收入佔比分別是35.1%和32.6%,且同比增長分別是15.7%和7.3%,成爲業績的關鍵引擎。創新藥中腫瘤治療領域貢獻最大,營收達到50.9億美元,佔比達到35.1%,同比增長達到15.7%。

其中,多發性骨髓瘤產品爲強生核心產品,CD38單抗DARZALEX、BCMA/CD3雙抗TECVAYLI、BCMA CAR-T細胞治療藥物CARVYKTI和GRPC5D/CD3雙抗Talvey,四個產品單季度總計達到了31.99億美元,幾乎佔到了腫瘤藥物的一半以上。

強生也成爲當之無愧的多發性骨髓瘤的霸主,組合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20億美元。

另外一款備受關注的腫瘤產品爲與傳奇合作開發的CAR-T藥物CARVYKTI。財報顯示,強生/傳奇生物的BCMA CAR-T療法Carvykti二季度銷售額1.86億美元,加上一季度的1.57億美元,上半年銷售額3.43億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5%。按照強生此前預測,該藥物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0億美元。傳奇生物也認爲,手握這款藥物,業績預計在2026年實現盈利。

近日,有市場消息稱,傳奇生物收到併購邀約,並聘請投資銀行Centerview Partners幫助其董事會審查收購要約和其他選擇。根據公開信息,傳奇生物聘請的投資銀行Centerview Partners,也是阿斯利康12億美元收購亙喜生物的背後撮合者。2023年,Centerview Partners參與了大多數10億美元及以上的生物醫藥領域併購交易。若傳奇生物該交易順利進行,後續CARVYKTI的商業化佈局是否會有調整也成爲業內人士關注的重要話題。

在腫瘤市場競爭白熱化之際,強生也在尋求新增長點。免疫領域已逐漸成爲跨國製藥巨頭業績的重要支柱,當前,Stelara仍是強生免疫版塊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4年第二季度總銷售額爲28.85億美元。伴隨Stelara核心專利到期,隨着生物仿製藥進入歐洲市場,Stelara的收入預計將開始下降。好在新一代靶向IL-23 p19的單抗Tremfya順利接棒,在第二季度創收9.06億美元,同比增長28.3%,成爲強生免疫領域銷售額增長的主要動力。

近期,強生也將項目引進的重點放在免疫領域,尤其是特應性皮炎,二季度一共有兩筆併購都是與之有關。5月,強生以現金8500萬美元收購了專注於開發免疫介導疾病雙特異性抗體的私營生物技術公司 Proteologix,由此獲得兩個重點項目PX128 和PX130。其中,PX128是一種靶向IL-13和TSLP的雙特異性抗體,針對特應性皮炎和哮喘,即將啓動1期臨牀試驗;而PX130是一種靶向IL-13和IL-22的雙特異性抗體,同樣針對特應性皮炎,處於臨牀前開發階段。此外,強生還收穫8款雙特異性抗體早期項目。

緊接着,強生宣佈以現金12.5億美元收購從Numab Therapeutics的剝離出來的子公司Yellow Jersey,從而獲得一款靶向IL-4Rα和IL-31的雙特異性抗體NM26,即將啓動2期臨牀試驗,該併購案預計在7月完成。

MNC換帥背後的戰略調整

在經歷了2023年的消費者保健業務剝離後,2024開年至今,強生人事更迭頻繁。而近日,強生也完成了中國區“掌門人”更換。

2024年3月,強生醫療科技宣佈Tulio Oliveira將出任中國外科事業部的新任總經理。Oliveira先生自2003年加入強生以來,在巴西、美國、智利和阿根廷等多個地區擔任銷售、市場、新業務開發、全球戰略營銷、戰略規劃及綜合管理等多個職位,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同年4月,強生醫療科技又宣佈陳豔麗(Ronnie Chen)將於2024年4月29日接任強生醫療科技中國及OneHR中國區人力資源負責人的職務。陳豔麗曾在羅氏製藥擔任中國人才與組織文化副總裁以及中國市場準入醫院大客戶管理部負責人。

7月15日,強生中國對外宣佈,周敏濤將於7月25日起擔任旗下醫療科技中國區總裁,向強生醫療科技亞太區主席Vishnu Karla彙報,併成爲強生醫療科技亞太區領導團隊成員之一。

強生的人事變動在跨國藥企中也較爲普遍。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跨國醫療健康公司官宣在華掌門人的變化,包括禮來、葛蘭素史克、諾華等。例如,5月14日,諾華國際業務部總裁赫博瑞向員工宣佈了一系列人事變動,其中,自6月1日起,現諾華中國區總裁張穎(Ingrid Zhang)被任命爲諾華國際業務部首席商務官(CCO),領導諾華商業上市戰略(CLS)團隊,常駐巴塞爾。現諾華日本總裁Leo Lee被任命爲中國區總裁,過渡期內將由Keizo Miyazawa擔任臨時日本區總裁,負責日本業務。

此前5月10日,葛蘭素史克大中華和洲際區域高級副總裁(GSK GCI)柯瑞康(Mike Crichton)也向員工宣佈一項重大人事變動,現任GSK副總裁、中國總經理齊欣(Cecilia Qi)被任命爲GSK大中華和洲際區域副總裁兼疫苗業務負責人,由余慧明(Sherman Yu)接任其GSK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職務。另外,7月9日,葛蘭素史克副總裁、中國總經理餘慧明向員工宣佈了一項重大人事變動,葛蘭素史克副總裁、中國疫苗業務負責人馮碧霞(Peggy Fung)決定離開葛蘭素史克,最後工作日爲 2024 年 8 月 9 日。

近年來,隨着我國醫保控費、帶量採購、醫藥反腐等政策持續影響,跨國藥企面對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國產仿製藥和不斷獲批上市的本土創新藥,也給跨國藥企帶來多重競爭壓力,醫療健康行業和中國市場的加速變化,也在推動醫藥企業戰略和組織架構調整。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中國新一輪醫改進入深水區,特別是在帶量採購、醫保談判以及醫保支付方式等系列改革壓力下,仿製藥迅速沒落、創新藥加速崛起,整個行業都面臨着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

“未來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變局會加劇,也促使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人才頻繁流動、團隊變革調整,如何強化組織和人才能力,在百團征戰中脫穎而出,成爲跨國藥企業需要思考的難題。”上述分析師說,醫藥研發是個耗期長、風險高的行業,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跨國藥企在緊抓這輪行業洗牌的機會,重塑自己的產品管線、銷售體系和銷售人員,以及戰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