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過後》是真的!臺大教授研究揭密登國際期刊
暢銷好萊塢災難片《明天過後》,內容描述北半球全被冰雪覆蓋,是依據有名的科學發現「新仙女木事件」發想而寫成。然而,臺大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團隊,連續7年,紀錄菲律賓洞穴石筍紀錄的過去降雨歷史,重建1萬2千年前,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這項頂尖研究,2日登上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是指約2萬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後,大地升溫回暖,冰雪融解成淡水;隨後在約1萬2千年前,大量北美陸地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減弱全球海洋環流,阻斷北半球從低緯度向高緯度地區傳輸熱量的暖流,瞬間歐洲變得異常寒冷,進而造成北半球持續一千多年的嚴寒氣候事件。
▼沈川洲教授在菲律賓洞穴從事研究工作。(圖/臺大地質系提供)
仙女木是歐洲北部寒帶地區的標誌性草本植物,19世紀末的科學家發現,在歐洲低緯度地區,約1萬2千年前的地層中,竟然出現許多仙女木的花粉,顯示當時歐洲溫度明顯下降,變成白色世界,從新仙女木事件的後續研究中發現,這個持續1千200年的「短暫」冰期,酷寒乾冷的天氣遍及了整個北半球,但事件發生與結束的詳細情形,尤其是對赤道與熱帶地區的影響與過程,科學界尚缺乏整合性的深入研究。
▼一萬兩千年前真實版的「明天過後」主角—仙女木。2013年七月盛開在阿爾卑斯高山上的仙女木花朵。(圖/臺大地質系提供)
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賈德生帕丁 (Judson Partin) 研究員團隊,聯手合作七年,利用菲律賓巴拉望 (Palawan) 洞穴石筍紀錄的過去降雨歷史,再結合各緯度的古氣候資料,重建一萬兩千年前,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這項頂尖研究,在9月2日於國際著名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發表。
沈川洲教授表示,團隊與菲律賓大學錫林庚 (Fernando Siringan) 教授合作,在2008年前往菲律賓巴拉望,獲准在一條長8.2公里石灰岩地下河洞穴的一個小支洞,採集一根長100公分、直徑10公分的石筍,並幸運地發現這根石筍下部17公分正是在過去一萬三千年至一萬一千年前沉積形成,記錄了整個新仙女木事件的始末。臺大團隊利用精準的「鈾釷定年技術」,獲得石筍12個不同深度的精確年齡。5年後,終於得以重建巴拉望當時2000多年的珍貴降雨歷史。
▼臺灣大學地質系沈川洲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賈德生帕丁研究員一起在舊金山參加國際地球科學研討會。(圖/臺大地質系提供)
沈教授表示,綜合本研究以及臺灣已有的古氣候資料分析,假若未來發生北半球急速降溫,類似新仙女木事件的氣候異常時,推論臺灣大部分地區將很可能會轉變成乾冷的氣候;北臺灣因東北季風的增強,冬季應更加寒冷,但降雨將會明顯增加。近年來,雖然各地夏季高溫紛紛創下歷史紀錄,但北半球冬季卻極度酷寒,這也許是「明天過後」將要來臨的徵兆。
▼菲律賓巴拉望地下河洞穴。(圖/臺大地質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