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王義桅:平等有序的多極化是時代之需
王義桅:平等有序的多極化是時代之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日前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指出,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重大挑戰,中方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22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就是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要確保多極化進程總體穩定和具有建設性,就必須共同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共同堅持普遍認同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文章稱,西方學者、官員反覆問,中國要推動的多極化是什麼樣的多極化?多極化一定好嗎?因爲按照他們的歷史經驗,多極化可能會帶來不穩定甚至衝突。在他們心目中,和平只是戰爭的間隙,而多極化均衡只是存在短暫的、偶發的、例外的。而中國提出構建平等有序的多極化,就是因爲西方主導的多極化並不平等、有序。
爲什麼歷史上的多極化不平等、不有序?
文章稱,首先,一神論的宿命論和西方中心論的底色,塑造了西方國際關係以自我爲中心、自以爲是的文明形態。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就是基督教一神論的現代價值演繹。
宿命論催生出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秉持線性進化論,自以爲是地宣揚「歷史終結」。正因爲以自我爲中心,西方講的國際政治並非真正的世界政治。
發展到今天,西方政治主導下的全球治理存在先發優勢、規則鎖定、路徑依賴等現象,全球南方國家對此多有不滿。
西方的多邊主義是美西方領導下的秩序,以聯盟體系爲基準,搞價值觀排他性,近年更是鼓吹「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試圖在新國際格局裡以所謂「規則」來彌補實力不足。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在去年參加聯大時抱怨「世界愈發多極化,但多邊性卻在減弱」,其意爲多極化增加了中國,但擠壓了歐洲國際影響力,且多極化未體現歐盟規範。
其次,人性本惡的公理假定。基督教的原罪論,體現在人性層面就是認爲人性本惡、權力本惡,於是以權力制衡權力成爲西方世界的黃金法則。人性的自私推演出國家利益的排他性、無政府狀態、自助國際體系。歐洲的文藝復興、啓蒙運動推動人性從神性中解放出來,三十年戰爭又將國家性予以釋放,催生現代國際關係理念。這就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思維起點:人性本惡,故權力本惡。
人性的張揚導致國家性張揚,對外野蠻擴張、掠奪、殖民。這就產生出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基本邏輯:以權力追求安全,以實力爭取利益。西方思維以自我爲中心,決定了西方喜歡玩小多邊或一超主導的多邊。歐盟的口號是「多元一體」(unity in diversity),和我們中華的「多元一體」(harmony in diversity)形同實異。
此外,人類文明從工商文明走向數位和生態文明,西方表現出了一定的不適應性,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其中一個含義。所以中國不僅要應對西方主導下的世界格局變化,而且還要承擔更多引領人類文明轉型的責任,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也是創立國際政治文明新形態的時代責任。
文章稱,一言以蔽之,西方所講的國際關係主要還是西方內部的關係,無法擺脫歷史週期。面對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他們喊出中國威脅論、大國政治的悲劇、修昔底德陷阱等言論。根本上是西方國際關係無法容納非西方的崛起,以及與此伴生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文章總結,西方的國際關係發展歷史週期造成的等級格局、對抗式不平等,是過去舊的文明形態的多極化。而中國今天要強調一種平等的、內斂式的、和平的國際關係,平等有序的多極化,符合由內而外的法則,即只有國內治理有方,纔不會讓麻煩外溢,產生負外部性。西方的國際關係是國內關係的一種邏輯延伸,那就是競爭,從原生的稀缺文明到近代擴張式的基督教文明,和全球化時代資本的擴張結合在一起,必然導致衝突而無序的多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