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丁鐸:南海問題莫再被裁決遮望眼

名家觀點》丁鐸:南海問題莫再被裁決遮望眼。(網易資料照)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丁鐸1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南海仲裁案「裁決」已經落幕多年。但部分域內外國家仍不時炒作,以鞏固和擴大他們非法所得或藉此插手南海對抗中國的目的。

丁鐸認爲,菲律賓政府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部分域內外國家近年來對裁決所謂「約束力」和「有效性」的炒作,讓人思考一些問題:

不顧現實條件地將有關爭議強行納入單純法律解決軌道是否適用於複雜的南海爭端?缺乏國家同意的協力廠商強制解決程序是否背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締約國設計爭端解決機制的初衷?以包裝訴求的方式濫用國際司法與仲裁程序豈不是對國際法的莫大諷刺和破壞?

丁鐸稱,南海問題的核心是關於領土主權與海洋畫界的爭議。所謂「裁決」不僅無法、事實上也沒有提供絲毫公平公正的爭端解決方案,反而使本已錯綜複雜的南海問題更加難解;不僅沒有在國際法規則的解釋上起到積極作用,反而衝擊《公約》作爲「一攬子協議」的平衡和公正;不僅沒有增進國際司法與仲裁機構的聲譽和公信力,反而動搖締約國對《公約》爭端解決機制在實踐中能否得到正確使用的信心。

丁鐸分析,南海爭端當事國都參與了《公約》的締約磋商。雖然參與深度和廣度不同,但對於《公約》哪些條款實現了締約國利益的微妙平衡,哪些條款因《公約》「一攬子協議」的性質而保持了一定模糊性,哪些事項因無法達成共識等原因而留由包括習慣國際法在內的一般國際法調整和處理,相關國家心知肚明。

丁鐸指出,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凸出,冷戰思維回潮,南海局勢暗流涌動。外界應從更深層次來理解中國處理領土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爭議等敏感問題的思路、方式與路徑,將其置於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總體外交目標與方針、對自身安全環境的認知以及與外界互動等層面的大框架中來審視,站在國際法解釋與適用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海洋法的歷史演進及其完整體系的大視野中來考察,而不能偏執於僅作爲《公約》某一具體組成部分的協力廠商強制爭端解決機制。

南海爭端當事國試圖通過國際司法與仲裁路徑將其在南海的單方面主張強加給中國,註定不會取得成功,但卻會被別有用心的域外勢力利用。美國前不久提出以「投資、聯盟和競爭」重塑中國周邊戰略環境,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等國際政治的陳舊思維和做法仍對中國周邊海洋問題產生着影響。

丁鐸強調,南海問題兼具政治和法律屬性,各種因素相互交織。無論階段性的還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都是由一系列政治安排組成,或者是若干政治和法律安排的昇華和結晶。在探討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有關當事國還是應從對仲裁裁決所謂「有效性」的迷思和偏執走出來,與中國共同維護好南海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尋求南海問題的穩妥長久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