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國人遙遠的夢想

巨嶽

一、民主中國的萌芽:

民主並非西方的專利,民主在中國最早發生和發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尚書•夏禹•五子歌》說,「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是三皇五帝時期距今4000——5000年的帝王語錄。意思是「百姓只可以親近,不可以輕慢,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國家才能安寧」。

湯誓》:

3600年前,伊尹相湯伐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言:「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這是中國歷史上老百姓對殘暴的統治者進行反抗的最早誓言記錄。這也說明,對虐待人民不受老百姓擁護的政權,受盡苦頭的老百姓甚至願意與之「同歸於盡」,老百姓反對甚至推翻它是合情合理的。華夏文化沒有「推翻政府就是不愛國」的邏輯。

《尚書》曰:「湯一徵,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徵,西夷怨;南面而徵,北狄怨。曰,奚爲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可見,只要政權脫離了人民的擁護,任何人都可以起而誅之。既然主權在民,老百姓已經不擁護你,你也就失去了主權,國際上誰來干涉都是救百姓於水火,老百姓盼望「外來干涉」如望甘霖,根本談不上干涉內政這一說。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採取結盟政策,在國際上大搞「外來干涉」,對不按規矩出牌的國家政權進行打擊和聲討,不要對方領土,只圖伸張正義,獲得天下人空前的擁護。可見「霸權主義」並非一定可惡。

孟子

距今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孟子在《孟子•盡心下》提出「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具有民本主義色彩的觀點。已將老百姓的重要性上升到高於國家和君主的位置。那麼老百姓對國家或執政者不滿意了,當然完全可以換一換,甚至將其推翻合情合理。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如果統治者總是強姦民意,不能實現和維護社會公正,失信於人民大衆,老百姓就會將其看做獨夫民賊予以反抗並推翻。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說:「養生喪死無憾,道之始也」。就是說關注民生,讓老百姓吃上飯並解決生老病死問題是統治者起碼應做到的,是政治上的初小水準。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沼,池也。鴻,鴈之大者。麋,鹿之大者。)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爲臺爲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孟子還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厚斂於民以養禽獸,而使民飢以死,則無異於驅獸以食人矣。統治者只有於人民同甘共苦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囿,音又。傳,直戀反。囿者,蕃育鳥獸之所。)古者四時之田,皆於農隙以講武事,然不欲馳騖於稼穡場圃之中,故度閒曠之地以爲囿。然文王七十里之囿,其亦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後也與?(傳,謂古書。)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爲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爲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芻,音初。蕘,音饒。芻,草也。蕘,薪也。)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爲阱於國中。民以爲大,不亦宜乎?(」阱,才性反。禮:入國而問禁。國外百里爲郊,郊外有關。阱,坎地以陷獸者,言陷民於死也。)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執政者一旦失去老百姓支持,根本就難談什麼愛國。)

君子創業垂統,爲可繼也。

孟子以仁作爲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應「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施仁政於民(《孟子•梁惠王上》),要求他們富有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並強調「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人民有反抗和推翻暴政的權力。

孟子贊同若執政者無道,人民有權推翻他們的政權。這些都具有樸素民主的思想特點,是古代我國民主政治啓蒙的經典。爲此,朱元璋就曾企圖將孟子逐出孔廟。

韓非:

韓非子則在《韓非子•五蠹》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爲巢以避羣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燧人氏、有巢氏、堯舜禹都是因爲爲老百姓做出了重大貢獻,使「民樂之」而「使王天下」的。帝王的去留也有人民直接選舉決定。江山的傳承也是尊重民意的禪讓、和平的推舉,而不是爭來的或搶來的,不是從槍桿子裡出來的,更不是賴在上面搞代表制「堅持」不讓人民選擇。

如果不是專制野心家的扭曲和篡奪,相信中華遠古民主政治文化發展到一定時期,也會進化爲比西方更進步的民主文化,也就沒有將民主文化污衊爲「西化」的了。更不會動不動就將與西方有染褒貶成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柳宗元

唐代柳宗元主張「官爲民役」。於今天「人民的勤務員」的提法如出一轍,有異曲同工之妙。

清末君主立憲的有限民主嘗試

康梁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被殺,光緒囚禁瀛臺慈禧太后重新親政,希望破滅。

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宣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爲、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啓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作者巨嶽,山東,自由撰稿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