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連署籲:代孕先開放單身女性、同志配偶人工生殖

臺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平權大平臺、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臺灣生育改革動聯盟、彭婉如基金會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代孕不該急就章,應先行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記者葉冠妤/攝影

衛福部着手修正的「人工生殖法」近日熱議,因涉及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等,引發正反意見論戰,衛福部預計於27日舉行公聽會。臺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彩虹平權大平臺、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臺灣生育改革動聯盟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呼籲代孕不該急就章,應先行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

臺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27個性別、婦女、醫事等民團聯署聲明人工生殖法修法應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原因在於人工生殖法跟代孕屬不同範疇,人工生殖規範的是生殖技術使用對象、程序及相關機構的管理等,代理孕母則涉及委託者需求、代孕母身體健康及家庭生活、以及代孕子女權益處遇等,衝擊社會倫理與人的價值,也與現行法律有所扞格,代孕議題更復雜、觸及層面廣,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討論。

彭婉如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綠紅表示,人工生殖法立法當年,將婚姻與孩子連動,出自於擔心女性單獨養孩子不易,但時過境遷,婚育脫鉤是全世界趨勢,當女性檢視生涯計劃想要生子,臺灣良好的人工生殖技術就可以幫上忙,政府應該讓可以上路的優先上路。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臺灣仍將人工生殖停留在異性戀婚姻框架下處理,這是很明確的單身歧視,有反對團體主張單親家庭會對影響小孩,但國內外研究顯示都不是如此,重要的是政府如何看待多元型態家庭,她也提及,新知不認爲人工生殖技術是解決少子女化的方法,所有國外研究皆顯示運用人工生殖技術對少女子化幫助有限,重要的是公共托育、職場友善,以及國家是否保障多元家庭權益。

生動盟秘書長陳玫儀主張,政府應支持、保障所有人的孕產權利,人工生殖當年立法解決了已婚夫妻不孕問題,但現今已經無法滿足多元型態家庭的孕產需求。同家會倡議專員李欣說,同婚通過後,愈來愈多同志規畫孕育下一代,但現行法律迫使同志只能到海外進行人工生殖,除了比異性戀夫妻花上5倍金額的經濟挑戰,還必須面臨醫療技術、語言文化、同志友善態度的風險,法規制度的排除,讓同志伴侶成了次等公民。

李欣指出,生育跟年齡、身體狀況高度相關,許多有生育需求的同志須與時間賽跑,盼政府能不分性傾向、婚育狀態開放國人使用人工生殖,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

黃淑英強調,相較於代孕議題更爲複雜、需要更長的討論時間,人工生殖擴大適用對象幾無爭議,若將兩項議題綁在一起,恐怕延誤修法,因團體們共同呼籲政府將「代理孕母」與「人工生殖法」脫鉤,讓願意生育的女性能使用生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