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富家小姐出對招親,竟無一人答對,乞丐:這媳婦是我的

清朝康熙年間,在距京城百里之外的地方,有個員外姓陶名德,年近四十,有家財萬貫,良田百頃,富甲一方。

膝下有一女兒姓陶名夢,從小聰慧過人,飽讀詩書。芳齡十六的時候,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不僅文采極佳,而且貌美如花,成了方圓數十里的標緻大美人。

附近的名門望族,富家公子紛紛託媒人前來提親。也不知陶小姐怎麼想的,一一回絕,竟然一個也沒同意。

陶員外不明就裡,心裡不免有些焦慮,照此下去,豈不是把媒婆都得罪光了?以後誰還會上門來提親,總不能孤老一生吧。

這日晚飯後,陶員外來到女兒的閨房,落座之後,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道:爲父不明白,這麼多青年才俊, 富家公子,你怎麼就一個都看不上?

陶夢道:不是女兒高傲,而是我有自己的主見。我未來的夫君,不求他有多富貴,也不嫌他有多貧窮,只求他能有滿腹詩文,知書達禮,日後相處起來纔會有共同的語言,方可白頭偕老。

陶員外說:你這願望是美好,可你一個都不同意,哪有機會能實現呢?

陶夢說:這個不勞爹爹操心,我自有主張。別人拋繡球招親,我要搭擂臺出對子招親。

陶員外一臉迷茫,說:此話怎麼講?

陶夢沉吟了一會,緩緩地說道:我最近尋思出一副好對子,苦於沒有下句。我想搭個擂臺公開招親,誰能對出下句,我便嫁給他。

陶員外自小就十分疼愛她,因此不便拂了她的意思,也明知執拗不過她,只好依她行事。

過了幾日,陶員外便吩咐管家備了些木料,然後又請了幾個木工,在村東頭搭了個一人來高的正方形臺子。檯面不大,也就直徑兩米左右。在入口處還設計了幾步臺階,方便上下走動。

隔天,擂臺招親正式開始。

只見陶小姐穿了一身粉紅色的綢緞,高高端坐於檯面之上。頭上蒙了一條藍色的薄絲巾,俊俏的面容,若隱若現,更增添了幾分神秘之感。

陶員外和夫人在入口處坐着,面前擺了一張桌子,上面放滿了水果糕點和茶水,兩個丫鬟分列在左右。

管家站立於臺上,揮手讓兩個下人擡上來一張桌子,又有人拿上來一塊牌匾,立於桌子之上,白紙黑字的寫着陶小姐的對聯上句。因字體較大,隔着老遠都能看得很清晰。

陶小姐的上句是:長巾帳下女子好,少女更妙。

因兩天前就已放出了風聲,此時臺下人聲鼎沸,已密密麻麻圍了一大羣瞧熱鬧的臨近村民,爭相恐後地往臺前擠。因陶小姐第一次公開地出現在大衆視野,機會難得,都想一睹她的芳容。

聞訊而來的衆多富家公子,書香子弟和秀才,個個興致高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管家清了清嗓子,大聲宣佈道:我家小姐今天出對招親,不管你富有還是貧窮,只要身體健康,五官端正的青年才俊,都可以上臺來一試。如果誰能對出讓我們小姐滿意的下句,她就嫁給誰,絕不食言。

管家的話音剛落,就有人爭先恐後地走上臺去,可沒過一會,又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走了下來,沒有一個能對出讓小姐滿意的對子。

時間很快過去了大半天,圍觀羣衆的熱情也在慢慢地消退,人逐漸越來越少了。雖然陸陸續續還有人上去答對,但始終沒有一個人能答出下句。

陶員外不免有些急躁,揹着手在臺下來來回回地踱着步。

反觀臺上的陶小姐,依然正襟危坐地坐着,目視着遠方。因爲她始終相信,如果有緣,答出對子的那個人早晚會出現。

這時,從稀薄的人羣外,走來了一個年輕乞丐,手裡拿着一個缺了口的破瓷碗。

不等他走近,管家就不耐煩地揮揮手說:去去去,討飯也不分場合,這是你要飯的地方嗎?

乞丐不卑不亢,用手指了指臺上的牌匾說:聽聞小姐出對招親,我也想來試試運氣。

管家一聽,鼻子差點沒氣歪:有多少富家公子,青年才俊都沒答出,哼!就憑你,哪涼快哪呆着去吧!

乞丐也不惱,依然堅持問道:不管什麼人,只要誰能對出,小姐就嫁給誰,對麼?

對對對。旁人忙起鬨道,同時免不了一陣鬨堂大笑。

乞丐頓時來了精神,也咧嘴笑了笑道:不出意外,那這媳婦就是我的了。

陶員外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去,這簡直就是對我陶某和女兒的侮辱。他吩咐下人,趕緊把他攆得越遠越好。

陶小姐從遠處到他走到跟前,早就注意到他了。雖然蓬頭垢面,樣子有點狼狽,但衣着卻還整齊。從他的眉宇和神態中,似乎隱約透出一種文人書生特有的氣質。

陶夢見父親要把他趕走,連忙起身緊走兩步,來到臺子的跟前說:爹爹且慢,不妨讓他上臺來一試。

陶員外吃驚地回過頭,不解地問道:夢兒,你瘋了,他可是個乞丐!

陶夢道:爹爹,不是有句話叫人不可貌相嗎?我不管他是什麼人,什麼社會地位,只要能對出我的對子,我就無條件地嫁給他,也許這就是上天給我的安排。

陶員外無言以對,只好讓下人放他過來,但他心裡已有另外一番打算:沒對出則已,假如他真的對出來了,到時再找個由頭把他攆走也不遲。

乞丐滿心歡喜,隨手把碗一扔,理了理衣襟和髮型,然後一邊拱着手,一邊往臺上走去。

陶員外望着他的背影,不由得撇了撇嘴,多少公子和秀才都沒能對出,就憑他一個以乞討爲生的乞丐,怎麼可能對出?他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多慮了。

乞丐來到牌匾前,盯着陶小姐的上聯,再仔細看了一遍:長巾帳下女子好,少女更妙。這明顯是一副拆字聯,講究的是把字形各部分拆離開,使之成爲另外幾個字,並賦以各字以新的含義。

乞丐緊鎖眉頭思索了一陣,然後移步來到距陶小姐一米開外的地方,先拱手彎腰施了一禮,然後說:小生獻醜了,我的下聯是,山石巖前古木枯,此木是柴。

陶小姐聞聽,頗爲驚訝,自己苦苦思索了好幾日,一直毫無頭緒,沒想到被他輕易地就答了出來,並且對得還如此絕妙,不覺對他另眼相看了。

陶小姐剛想搭話,陶員外踏着臺階,急不可耐地就衝了上來,把他拽到一旁,不屑地說道:你答是答對了,但你只是一個乞人之食的叫花子,怎可與我富家之女相配。你充其量只是一棵枯木,枯木只能做柴,就算我買了,你快些走吧!說完,朝跟在身旁的管家遞了個眼色。

管家會意,連忙從兜裡掏出一些碎銀塞到乞丐的手裡,然後推着他就往臺下走去。

陶夢沉不住氣,忙起身阻止道:爹爹,做人要講誠信,豈能隨意反悔?倘若這事傳開了,日後我們該如何取信於人?

對呀。臺下圍觀的人隨聲附和道:潑出去的水,你難道還能收回嗎?陶老爺,我看你還是乖乖認了這個女婿吧!

哈哈哈……

陶員外被說的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一時頗爲尷尬。但他不甘心,眼珠一轉,於是道:不能單憑這一句就證明你有學識,假如是蒙的呢?我再出一聯,如果你答對了,我絕不食言。

乞丐微微俯身,略施了一禮,然後說:老爺,您請出。

這陶員外早年也是秀才出身,胸中有點墨水。他曾經看過一本書,裡面有一段蘇小妹出對戲弄佛印和尚的趣事。由於時間久了,他只記得蘇小妹的上聯,佛印的反擊下聯他始終記不起來。

於是,他雙手抱胸,繞着乞丐慢吞吞地轉了一圈,然後立定說:你可聽好了,我的上聯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乞丐微微一笑,不加思索地答道:女卑爲婢,女又可爲奴。

妙,妙,答得妙。臺下的鄉民紛紛鼓掌歡呼。

陶員外啞口無言,無話可說,只得極不情願地從了這門親事,勉爲其難地把乞丐帶回了府中。

隨後喚來老媽子,吩咐她找出那身剛做好自己還沒來得及穿的綢緞衣服給他,並叫管家引他去澡堂好好洗漱一番。

約麼過了一個時辰,當乞丐再次出現在陶員外跟前的時候,陶員外愣住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此刻的乞丐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正所謂人是衣着,馬是鞍。只見他容光煥發,氣宇軒昂,哪裡還有半點乞丐的影子。不知道他身份的人,還以爲他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少爺呢。

陶夢的貼身丫鬟悄悄躲在暗處觀察了一會,然後飛奔前去報信。陶夢聽後滿心歡喜,原本心裡還有些芥蒂,畢竟深閨中情竇初開的女子,哪個不想嫁個如意郎君呢?

儘管這樣,陶員外還是不甚滿意,因爲乞丐的形象已經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中了。

見女兒沒有意見,他便挑了個黃道吉日,爲他們辦了場隆重而風光的婚禮。

婚禮的過程就不細說。

話說洞房花燭之夜,兩人完成了夫妻角色轉換之後,陶夢不解地問:看夫君言談舉止也不像是個普通的乞丐,何以會淪落至此?

新郎嘆了一口氣道:一言難盡,還是娘子心細。我叫劉元,乃距此千里之外的洪州人氏。本也是名門之後,父親曾在朝廷任職,因受奸人所害,在我15歲那年,父母雙雙冤死於獄中。財產也被叔叔所佔,我被迫投奔了舅舅家。

陶夢感同身受,憐愛地問道:既然有舅舅的庇護,怎麼還……?

劉元道:這些年,我刻苦讀書,先後考中了秀才和舉人,爲了更好的前程,我決定再考個進士。於是早在一個月之前,我便懷揣着舅舅一家省吃儉用攢下來的一些銀兩,長途涉踏上了赴京趕考之路。然而……

莫非你的盤纏被賊人所盜了,所以才……?陶夢反應靈敏,忽然插嘴道。

劉元道:正是,娘子聰慧。在我走到一半路程,有一晩在滄州地界驛館投宿時,不小心錢財外露,被賊人盯上。第二天醒來時,發覺盤纏全部被偷了,已身無分文,只好沿路乞討往京城趕。前些日子經過這裡時,聽聞有位富家小姐在出對聯招親,出於好奇,便跟着人羣進來瞧熱鬧。沒想到無心栽柳,卻促成了我們今天這段姻緣,此乃天意。

陶夢道:夫君受罪了,不過還好,距離大考還有半月有餘,我們這離京城不足兩日路程。這段時間你就在家安心複習功課,我想憑夫君的文采,不求金榜題名前三甲,定能高中進士。

劉元笑笑道:那就借娘子吉言。

殿試之後,到了放榜之日,劉元果然榜上有名,喜中進士。陶宅上上下下,喜笑顏開。從此,陶員外對他也刮目相看了。

不出一年,朝廷官派他至饒州府任知府,陶夢也搖身一變,成了知府夫人。

結果,遠在老家的叔叔得知他做了知府,繼承了他哥哥的衣鉢,也成了吃官飯的人,自知得罪不起,便親自登門,將當年侵佔的家產如數還給了劉元。

劉元又將一半家產送給了舅舅,以報答他的恩情和無私的奉獻。

兩年後,陶夢給劉元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劉元就和陶夢商量,讓她父母把老家所有的房產和地產都變賣了,舉家搬來城裡團圓,以享天倫之樂。

有天晚飯後,老兩口回到自己的臥室,陶夫人不免感慨地說:老爺,看來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以貌取人。如果當初不是夢兒的堅持,哪裡能有現在這麼有出息的姑爺。不僅文釆好,還懂孝道。你呀,差點鑄成了大錯。

陶員外愧疚地點點頭道:夫人說的極是,我當初對他是有偏見,甚至瞧不起他。看來古人說的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本故事爲【桃子姐姐】的原創民間故事,素材取自民間傳說和原創虛構,旨在豐富讀者業餘生活,與封建迷信無關!

▲本故事嚴禁擅自搬運,抄襲!如果有公衆號申請轉載,請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