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甘嶺遍地敵屍,爲活命,8連4班提出大膽想法,最終全員生還
上甘嶺,一場戰役讓中國人對它感到感到熟悉,熟悉戰士們分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但上甘嶺戰役的殘酷和慘烈程度是難以想象,雙方在一個不足3.7平方公里的兩個小山頭投入了十萬兵力。
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將士用血肉之軀創造了世界戰史上的防禦典範,其中8連4班爲了活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最終全員生還,無一人陣亡。
許多連排編制都被打光了,更別說最小編制“班”了,既然如此,4班是怎麼做到的?
奉命駐守
1951年底,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在地面上戰局佔據不到優勢,只能依靠空軍優勢狂轟濫炸,美國爲了在板門店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單方面宣佈無限期休會並展開了“攤牌計劃”,也就是金化攻勢。
翌年10月14日,正值聯合國七大開幕當天,“聯合國軍”分別進攻597.9和537.7兩座高地,這兩個高地互爲犄角,相當於插入敵軍陣地的兩顆“釘子”。
僅僅一天的時間,敵軍三十萬枚炮彈,還有數百名重磅炸彈砸向我軍陣地,就連岩石都掉了“一層皮”,煙塵遮天蔽日,讓不少志願軍戰士以爲那一天是陰天。
只不過,負責防守的15軍將士的表現出乎美軍的意料,美軍持續一天的進攻就損失了2000多人,寸土未得,血戰七天後,15軍45師的傷亡過半,有的連隊只剩下了幾個人,但依舊死戰不退。
本來“聯合國軍”發起這場戰役是爲了挽回劣勢,但幾天的戰鬥下來,傷亡情況超乎了他們的想象,但事到如今,他們只能硬的頭皮繼續下去。
戰至11月初,隨着12軍抵達,苦戰已久的45師撤出了戰鬥進行了休整,接替上甘嶺597.9高地防守的是12軍91團,也就是開頭所說的8連4班的所在團。
8連也是91團中第一個陣地的連隊,其中4班負責九號陣地,這是絕對的前沿,其防守的難度和意義不言而喻,這也成爲了兩軍的必爭之地。
所以4班的九名戰士在接到這一命令時堅定的走上戰場,但等他們來到九號陣地後,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遍地都是兩軍戰士的屍體,空氣中瀰漫着血腥味,其慘烈程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巧施妙計
他們沒有退縮,毅然決然地握着鋼槍進入了陣地,但很快有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眼前,既然是防守方就需要堅固的工事,但陣地上屍體很多,很影響戰壕的挖掘速度。
如果想挖的話,需要先將屍體來回搬運,累先不說,敵軍也不會等你挖好再來進攻,更何況對方指揮官是範弗利特,以密集火力出名,志願軍只能依靠坑道獲得一絲生機。
在大家一籌莫展之下,一名戰士提出將屍體當作掩體的想法,此話一出,全場死一般寂靜,眼下這確實是一個好的辦法,但大家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尤其還有戰友的遺體。
於是,4班就向上級連隊請示,結果得到了連隊的批准,當然是用敵人的屍體,而不是用己方烈士的,就這樣,他們九人撐着夜色按照一層敵屍,一層土方式築起了一米多高的“肉牆”。
緊接着,他們又開始挖戰壕,每個人都非常賣力,只不過挖着挖着發現了一箇舊的坑道,雖然後半截已經炸塌了,但足夠全班戰士藏起來了。
等一切完成之後,他們在戰壕裡面靜靜等待戰鬥的來臨,等天剛微微亮,敵軍就開始了炮火準備,4班就只留一人進行觀察,其他人則在戰壕裡。
由於轟炸聲一直持續不斷,副班長蔡興海乾脆將觀察的人也叫了回來,每隔一段時間出去看看情況就行了,這一方法大大減少了傷亡,等到敵軍轟炸結束,除了剛開始負責觀察的韓道存被流彈炸傷外,其他人安然無恙。
等到轟炸結束,敵軍就開始大規模進攻了,這也是“聯合國軍”慣用的手段,由於敵我雙方在火力方面上存在差距,與敵軍硬碰硬並不是明智之舉。
於是,4班九個人被分爲四個由兩個人組成的戰鬥小組,分別由正副班長和兩名經驗豐富的老兵指揮,剩下的最後一個人當作機動隊。
敵軍先派出了一支小隊進行試探,躲在戰壕裡的4班戰士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在敵軍逼近之際,副班長蔡興海大喊一聲別動,讓戰士們暫時不要進攻。
原來在敵軍後面還有一支裝甲部隊,他們纔是進攻的主力,等敵軍進入我軍射程之後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還規定了敵軍離陣地多遠使用什麼武器,敵軍一個排衝鋒又該如何應對等等。
可以說8連4班將如何打,如何防禦佈置得明明白白,將志願軍戰士的戰鬥素養表現了出來,絕對不是僅靠戰士們的熱血和人海戰術取得的勝利。
在戰鬥過程中,連長三次想要派兵支援但都被拒絕了,還讓連長增援其他陣地,其實戰鬥打得異常激烈,8連其他陣地已經發生了多次白刃戰了,只是4班除了人員輕傷之外,並沒有人陣亡。
等到戰鬥結束,4班九個人全部生還,只有三個人出現了輕傷,不僅沒有人陣亡,還消滅了大量的敵軍,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全班也榮獲集體一等功,其中負責指揮的蔡興海榮獲特等功,二級戰鬥英雄。
上甘嶺的烈度不必多說,而8連4班能做出這樣的表現簡直就是“奇蹟”,他們分工明確,表現出極高的戰鬥素養,也鼓舞了我軍將士的士氣。
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