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衝擊米製品要改名?衛福部長曝可「這樣講」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中,已有14人被檢出米酵菌酸,多名立委今天在質詢時提到,名稱中的「米」字,不僅造成民衆對米制品的恐慌,更衝擊相關業者,能否以其他名稱稱呼?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可用學名「BA」發音;至於整起事件的調查結果,「2、3周跑不掉」。

國人相當關注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衛福部長及相關部會,針對「蘇丹紅、小林製藥紅曲原料以及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等重大食安事件之檢討與策進作爲」,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質詢時提到,近期很多民衆對於粿條、米粉、米苔目等品項,多少都有疑慮,並詢問米酵菌酸跟米有沒有關係?薛瑞元說,「事實上沒有太大關係」,李坤城追問,能否使用音譯或部分學者提出的「椰酵菌酸」稱呼?薛瑞元笑說,「這個名詞我老是記不起來」,是否變更翻譯名稱,可由食藥署找專家討論,現在可先稱「BA」。

李坤城建議,要儘快找學者專家,把國際上發生過的中毒案例整理,透過資訊平臺掌握新型態細菌病毒,檢驗標準品不夠要去買,這次事件牽涉到人命,擔心不要像先前臺中那塊「天選之肉」那樣不了了之,薛瑞元說,偵查結果還無法先下定論,且可能不會有確定答案,整個調查需要2至3周跑不掉,但目前仍爲單一事件。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則提到,「米酵菌酸」這個名稱,已經對業者產生影響,也造成民衆恐慌,薛瑞元說,要不要叫這個名字可以討論,不過當時是從華文文獻翻譯過來,有討論空間;至於西布特羅事件的檢驗後續,薛瑞元說,目前就是不能排除,也無法證實,羅智強並表示,是否代表成爲未解懸案?薛迴應,「某整程度可以這樣講」。

羅智強追問,目前的檢驗都沒有發現「米酵菌酸」來源,薛瑞元說,是米酵菌酸引起,但共通點都是食用粿條,包含「當事粿條」的處理、保存狀態等,都會影響米酵菌酸產生,後續仍待檢調調查,「查不到源頭又變成玄案?」薛瑞元坦言,「有可能」,如果最後調查出來仍無法找出原因,會就處理過程加以檢視處理流程,調整後續該採用的方法。

另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天上午透露,目前寶林案的4名昏迷個案,有2例考慮換肝,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詢問,是否會協助代位求償?薛瑞元說,醫療費用從健保支出,可能會從這部分提供協助,但業者如果沒投保,就會有困難。

洪孟楷說,鄰近國家東南亞出現過米酵菌酸個案,是否再增加採購標準品?薛瑞元表示,目前食藥署實驗室準備標品7000多項,但國際食品提供備註有2萬多種,不可能每種都彙整,是否增加購入,會由專家評估重新檢討,需要約2至3個月的時間。

米酵菌酸中的「米」字,引發民衆和相關業者恐慌。記者林伯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