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沉默寡言的王帽

本文爲本站教育頻道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開篇的話:1911-2011,中國教育走過百年曆程。百年來誰爲中國教育譜寫了歷史難以磨滅的華章?誰吹響了中國教育事業前進的號角……作爲媒體,我們選擇了回望歷史的路徑,我們力圖冷靜、溫和,和讀者一起重回歷史深處,共同感悟百年來教育發展脈絡

爲此,本站教育特遴選百年來推動中國教育發展的十位大師,爲網友展開一幅人物畫卷。11月起,本站教育將陸續推出蔡元培梅貽琦晏陽初胡適陶行知陳鶴琴……等十位教育大師專題,集中展示百年來中國教育理念的發展變革。敬請關注。

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在中央主樓前搭建了巨大的舞臺,並邀請了成龍譚晶等衆多名人前來助唱,場面可謂恢弘,媒體報道可謂熱烈。時至今日,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誨猶在耳畔,我們依然看到辦大學在走"大樓之大"的道路,令人倍感痛心。

力主教授治校鑄建清華校格

清華前身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回憶,1929年他到清華教書時,報名人並不太多,例如錄取150名學生,報名不過400人左右。正是在梅貽琦執掌之下,不到10年時間,清華從一所有學術名氣而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成爲世界矚目的、既有學術地位也有學術名氣的名校。1941年清華在昆明慶祝建校30週年期間,西方如此評價清華的成就:“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梅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

梅貽琦從193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後,奉行“教授治校”原則。清華大學教授會由所有教授、副教授組成,其權限包括:審議改進教學及研究事業以及學風的方案;學生成績的審覈與學位的授予;從教授中推薦各院院長及教務長。教授會由校長召集和主持,但教授會成員也可以自行建議集會。

當有人讚美梅貽琦治校有方,他謙虛地說:"貽琦生長於斯,清華實猶吾廬。就是有一些成績,也是各系主任領導有方。教授中愛看京戲的大概不少,你看戲裡的王帽,他穿着龍袍,煞有介事地坐着,好像很威嚴,很有氣派,其實,他是擺給人看的,真正唱戲的可不是他。"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梅貽琦卻做出在今看來也要堪稱奇蹟的教育成就來,他的純粹、執著、堅定、智慧,奠定了清華校格——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他的“大師論”也成爲中國大學辦學的理念宗旨。

雖爲寡言君子妙語如虹

梅貽琦生性不愛說話,被稱爲“寡言君子”。他的座右銘之一是:“爲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他平時少講話甚或不講話,但卻絕不是無話可講,更不是思想貧乏的表現,而是“嘴裡不說,骨子裡有分寸”。梅貽琦講話,往往“妙語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他曾說過,“學生沒有壞的,壞學生都是被教壞的”,“校長的任務就是給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水的”,表現出一個教育家的胸襟

1940年,梅貽琦在"爲清華服務25週年公祝會"上的答辭中這樣寫道:"在這風雨飄搖之秋,清華正好像一條船,漂流在驚濤駭浪之中,有人正趕上駕駛它的責任,此人必不應退卻,必不應畏縮,只有鼓起勇氣,堅忍前進,雖然此時使人有長夜漫漫之感,但我們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風定。到那時,我們把這條船好好開回清華園;到那時,他才能向清華的同仁校友敢告無罪。"

梅貽琦從來沒有被稱爲“大師”,但在他任期內,卻爲清華請來了衆多的大師,併爲後世培養出了衆多的大師。在梅貽琦任校長的十餘年中,清華園內人才輩出。文學院培養出了吳晗錢鍾書夏鼎張蔭麟等“四才子”,物理系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森這“三錢”,數學系出了華羅庚、陳省身、許寶“三傑”。衆多大師,多爲學貫中西通才,做人或治學,只見山高水長

這樣一位世界知名的大學校長,晚年卻過着清苦的生活,居然窮到讓太太去擺地攤解窘,窮到獨生子眼鏡丟了配不起新的,窮到太太獨自在美國盲童學校打工看孩子直到66歲不得不退休才勉強作罷;作爲聲望卓著的大學校長和臺灣當局教育部長,窮到自己生病住院時付不起醫療費,最後連喪葬費都是清華學子合捐的。

梅貽琦留下的不僅是爲清華奠定校格,也不僅是爲中國培養了不計其數的人才,更是讓後人永遠懷念和敬仰的大師人格。今天轟轟烈烈的百年校慶雲煙已散,清華大學依舊在大踏步高調奔向“世界一流大學”,假若梅貽琦看到這一幕,是否依舊會寡言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