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物安全法案”箭在弦,中國CXO企業加緊入歐避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今年以來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立法進程不斷加快,儘管最新版“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對中國生物科技產業的不利影響正在升級擴散,這將促使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加快調整國際化佈局。

在此背景下,從最近國內CXO企業的動作來看,加大歐洲市場投資佈局或成爲企業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新趨勢。5月22日,九洲藥業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通過公司在新加坡境內全資子公司 Raybow life sciences (Singapore) PTE. LTD 在德國設立全資孫公司建設CRO服務平臺,項目預計總投資約950萬美元。

而在前一天,凱萊英宣佈接手輝瑞CDMO歐洲工廠。5月21日,凱萊英醫藥集團宣佈,取得前輝瑞英國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以下簡稱“Sandwich Site”), 完成公司首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佈局,進一步提升CDMO業務的全球供應能力。

與此同時,國內CXO龍頭藥明生物、康龍化成則在調整美國市場的佈局。

5月17日,康龍化成發佈一則關於出售境外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康龍香港投資所持有Proteologix的10.21%股權,將以約1.021億美元的對價,由Proteologix以合併收購的方式出售給強生。而此前據媒體報道,藥明生物正在削減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一家工廠的少量職位,並且已經暫停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基地的建設。

“歐洲是CDMO企業的大本營,不少中國Biotech企業的項目也大批轉讓給歐洲公司,這也推動了歐洲市場勢頭強勁的態勢出現。”對於上述兩家企業的最新動態,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海外投資的企業都是希望可以規避部分地緣政治風險,事實上,“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出來之後,不少CXO巨頭新籤的項目中,歐洲市場的佔比正在不斷提高。

CXO業績受挫尋出路

如今全球醫藥創新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週期,特別是在資本市場遇冷、價格戰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諸多挑戰下,CDMO行業高增長勢頭已不如過往,頭部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明顯。

根據九洲藥業發佈的2024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76億元,同比下降15.73%,歸母淨利潤爲2.37億元,同比下降15.65%,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36億元,同比轉負,資產負債率爲28.69%,同比上升2.94個百分點。

凱萊英發布的一季度業績公告也稱,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14億元,同比減少37.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82億元,同比減少55.27%;基本每股收益0.76元,同比減少55.81%。

從兩家公司披露的財報數據不難看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土CXO企業的日子過得不盡如人意,而此次在歐洲市場加大布局也被認爲是兩家公司折中求果的戰略。“根據我們的分析,CXO主要賺藥企研發投入的錢,而大藥企的研發投入是相對穩定的,中小藥企的研發投入則會受到投融資、市場風險考量、價格戰等因素影響,從而共同構成CXO的行業景氣波動週期。”上述分析師說。

根據九洲藥業披露的信息,公司本次在德國設立全資孫公司投資建設CRO服務平臺,有利於公司縮短海外客戶服務半徑,更早期地介入海外客戶的研發管線,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和訂單,併爲國內導流CDMO業務;此外,該平臺的設立將方便公司開展技術交流和合作,吸引國際化人才的加盟。此次設立的德國孫公司將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短期內不會對公司財務及經營狀況產生重大影響,且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凱萊英方面也稱,接手輝瑞CDMO歐洲工廠後將以此爲依託,一方面將Sandwich Site作爲公司海外佈局的重要支點,發揮與現有產能的協同效應,並不斷擴大海外從研發實驗室、中試生產到商業化的生產產能;另一方面,公司還將以此爲基礎,積極規劃多肽、核酸、酶技術等新興領域,持續拓展和加強歐洲研發能力和生產建設基地。

公開信息顯示,輝瑞Sandwich Site始建於1954年,是輝瑞全球歷史最爲悠久的研發中心之一。多年來,Sandwich Site在藥物合成路線快速設計和高通量篩選、成熟工藝及分析開發能力、生產和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始終處於國際一流水平,管理團隊和核心骨幹平均研發生產經驗超過15年,是輝瑞全球小分子創新藥研發上市的關鍵一環,在輝瑞的創新藥物發展進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2024年6月起,凱萊英將全面管理和運營Sandwich Site的研發中心和生產車間,並擁有原屬於輝瑞英國公司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團隊,實現全面快速無縫鏈接,可以立即開始承接CDMO項目,爲全球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本次海外產能佈局是凱萊英2024年重點經營計劃的穩步推進,海外佈局是行業發展深化合作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路徑。這將有利於我們持續深化與海外客戶,特別是跨國製藥公司的合作深度,實現多方共贏。”凱萊英董事長兼CEO洪浩博士表示,未來將通過全球多地佈局的生產產能持續完善凱萊英全球供應鏈。

歐洲市場爲最佳選擇?

選擇歐洲市場加大布局是否正確?這一問題在藥明生物近年的財報中也可找到答案。

藥明生物2022年財報顯示,北美作爲藥明生物最大的市場,由於來自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藥企的需求比較旺盛,收益同比增長62.5%。2022年50%的新增項目來自北美市場,成功開拓約100個新客戶。第二大市場中國,儘管市場受到宏觀環境不穩定及融資放緩的擾動,但受益於生物醫藥創新和新冠項目的收入貢獻,該區域恢復到與公司收益同步增長。至於歐洲市場,位居第三位。

當時,藥明生物分析預測到,鑑於當時的市場增勢,在2023年,北美將繼續成爲其最大的市場,而瑞士有望會超越中國市場成爲全球第二大市場。

不過,這一預測結果與2023年的數據有些偏差。根據2023年財報,歐洲市場成爲藥明生物增速最快的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大增172.4%,2023年佔公司收入提升至30.2%,2022年佔收入爲16.7%。與大藥企開展更深入的合作,預期歐洲地區未來將持續貢獻優異業績;北美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20.2%。憑藉優秀的執行和完美的過往記錄,藥明生物持續賦能北美客戶。另外,中國市場非新冠收入同比下降1.2%。

對於區域業績的分析,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市場增長迅速是由於,歐洲有很多藥企,包括阿斯利康、GSK、諾華、BioNTech、羅氏、賽諾菲等均在該市場加大布局,這也推動了包括藥明生物在內的CXO企業在當地的大、中、小各規模藥企中建立起很好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

“現在,瑞士、德國、英國都是我們主要的業務來源市場,歐洲市場整體上已經超過中國市場的業務規模,個別國家接近中國市場業務規模。”陳智勝提到,“藥明生物在歐洲的業務已經從最初不到5%增長到10%,並高速發展增長至今天的30%。目前,有很多中國企業和歐洲藥企達成藥物授權合作,對CXO企業歐洲業務增長也有助益。此外,歐洲公司更喜歡和歐洲公司合作,而本土CXO企業如果在愛爾蘭和德國都有生產基地,當地的企業會有認同感,願意和這些企業合作。”

至於在歐洲佈局生產基地能否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上述分析師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進一步指出,如果部分原先在美國市場佈局的CXO企業將產業鏈整體轉移至歐洲國家,對於很多美國藥企來說,會使得整體研發成本產生巨大的提升。

“美國藥企不僅面對中國創新藥企的競爭,很多傳統的世界頂級醫藥巨頭也並非美國企業,例如:羅氏、諾華、諾和諾德、阿斯利康、默克和武田製藥等。如果美國藥企迅速拋棄全球質量和性價比最高的中國CXO產業鏈,則必然導致他們的研發成本在短時間內提升巨大,反而使得其他國家的藥企獲得最大的收益。”上述分析師強調,CXO模式是藥企全球研發產業鏈背景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在“生物安全法案”明確細則沒有落地之前,並不認爲這對於中國CXO行業意味着重大的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