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過橋投資”風險高煒岡科技跌得不冤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11月24日星期日,煒岡科技(SZ001256,股價16.40元,市值23.39億元)突然召開了一次緊急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一項重大交易:公司擬以1.49億元自有或自籌資金收購杭州曙輝實業持有的衡所華威9.3287%的股權,隨後將這部分股權轉賣給科創板公司華海誠科(SH688535,股價87.13元,市值70.31億元),後者將以發行可轉債的方式支付對價。11月26日,公告發布後首個交易日,煒岡科技股價跌停,次日繼續下跌3.59%。
煒岡科技的這筆交易看似複雜,但實際上是一次典型的“過橋投資”。這種操作的風險極高,且收益並不確定。
首先,華海誠科能否順利完成對衡所華威的收購存在不確定性。類似收購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無論是華海誠科還是煒岡科技,都未詳細說明若收購不成功,這部分股權將如何處理。煒岡科技原本只想做一個“過橋”角色,但如果“過橋”不成最終成爲長期投資,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煒岡科技在公告中也承認,該項目存在“不能及時有效退出等風險”。
其次,衡所華威的估值風險不容忽視。根據1.49億元收購9.3287%股權計算,衡所華威的估值約爲16億元,對應的2023年市盈率高達53倍。即便衡所華威有較好的成長性,這一估值也已經相當高,華海誠科繼續擡高估值的空間有限。此外,如果兩次估值差距過大,可能會在監管環節面臨更多質疑。因此,煒岡科技想要通過這筆交易賺取高額差價的可能性很小。
即便華海誠科最終完成收購,煒岡科技能否實現預期收益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華海誠科向煒岡科技發行的可轉債條款非常簡單,幾乎沒有常見的有利於持有人的保護條款。可轉債的轉股價爲56.35元/股,而華海誠科11月27日的收盤價爲87.13元,理論上可轉債有54.62%的盈利空間。然而,這些可轉債在12個月內不得轉讓,轉股後的股份還需繼續鎖定,直至限售期限屆滿,總計36個月。這意味着煒岡科技需要等待至少3年才能自由處置這些股份,其間華海誠科的股價走勢將直接影響煒岡科技的最終收益。
此外,這些可轉債的票面利率僅爲0.01%,幾乎等於零利率,遠低於常見可轉債的高個位數利率。更關鍵的是,這些可轉債沒有設置向下修正條款,若華海誠科股價大幅下跌,煒岡科技最終只能等到可轉債到期收回本金。
綜上所述,煒岡科技的這筆“過橋投資”本質上是一次高風險的證券投資,公司最終能否獲得高收益完全取決於華海誠科未來幾年的股價表現。投資者在面對此類交易時,應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