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可以是高材生

這也可算是常見的智育導向迷思,尤其在華人社會,習慣以學歷高低來預判一個人未來成就,所以常會說國立大學醫科高材生,卻不太有人會講某高職餐飲科的高材生。然而「高材生」這個詞,應該是指在某方面有優異能力和成就的人,不該侷限在那些很會讀書考試的學生,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吳寶春、戴資穎、周杰倫這些人的技術和成就足以稱爲高材生!

另一方面,大家也容易把高材生想成爲「高才生」,覺得他們必然是天生有才華,夠聰明,學習能力特別強,輕鬆就可以做到別人難以達到的成果,因此在學習上容易聯想到那些資優生或學霸。這種偏見會忽略努力的重要,覺得天分纔是必要。實際上,高才生未必能成爲高材生,那些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物,鮮少只靠天分就夠的,多數是經過長期努力,熬過一般人無法負荷的辛苦,才能磨鍊出優於常人的才能,達到傲人的成就。

在傳統的學習體制中,許多孩子的才華不被看見或重視,只能跟着追求那些他不擅長的目標,埋沒了許多潛在的高材生。人各有志,因其各有才;也唯有順其才,才能助其得志。現今的教育強調適性揚才,就是要幫助孩子察覺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進而點燃學習的慾望,鼓勵他在擅長的領域付出更多心力,追求更高的目標,如此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爲高材生。(作者爲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