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醫療產業論壇開講 檢測科技成臺灣新的市場契機
外貿協會6日舉辦「迎接後疫情時代的醫療產業論壇」,探討疫情當下臺灣產業與後疫情時代的發展,主題涵蓋「防疫期間醫療器材物資整備」、「精準治療發展趨勢」及「疫苗的臨牀試驗」等三大議題,現場亦宣佈7月1日至3日的「臺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展將同步規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服務。
貿協秘書長林芳苗表示,臺灣2020醫材總出口金額達33.7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2%,其中口罩及防護衣等個人防護配備出口大幅成長,且據統計,去年口罩出口金額達1.14億美元,相較2019年成長5倍;防護衣過往則仰賴進口,但2020年反轉成爲出口重點項目,出口金額達6,024萬美元,成長逾724倍。
醫材公會理事長王繡子則提到,臺灣醫療器材業者在疫情期間作爲關鍵角色提供多項防疫產品,目前面臨歐盟新法修正,臺灣廠商須提前準備以因應疫情後科技醫療市場,將臺灣生醫產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未來食藥署將成立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輔導產品成功上市,提升臺灣產值,並規劃完善的智慧醫材管理法規,增加審查及稽覈能量。吳秀梅亦分享,臺灣可利用此契機增加自身的防疫物資產能,去年食藥署共核發307張防疫用醫材許可證;同時呼籲,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許可證的業者須再申請正式核可證,產品才能於疫情後持續銷售。
資誠會計事務所生醫產業合夥會計師遊淑芬分析,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新興資料應用進展下,精準醫療將走向個人化醫療,同時精準醫療藥品未來銷售策略朝向發展廣譜精準抗癌藥、聚焦利基市場、治療難治疾病三方向進行。
另根據資誠調查報告,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去年達到830億美元,因疫情檢測研發製造下而有跳躍性成長,2020年全球吸引超過1億美元創投募資投入,臺灣新冠肺炎檢測廠商百花齊放,多家廠商已獲得國際覈准與授權,檢測科技蓬勃發展將帶動臺灣新的市場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