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多份醫療險有用嗎? 小心花了冤枉錢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認爲,醫療保障不在於買多,而是要買得正確,應以「巨災風險轉移」、「因應未來醫療技術」爲重點。(圖/記者周宸亙攝)
臺灣健保制度傲視全球,不過,國人卻是很愛健康險,以爲買多了就能無後顧之憂。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認爲,醫療保障不在於買多,而是要買得正確,應以「巨災風險轉移」、「因應未來醫療技術」爲重點,因此,定期或終身型的醫療險適度投保即可,必須再輔以防癌險、重大傷病險等特定險種補強,移轉高額醫療負擔,同時搭配免息保單借款,可減輕住院醫療費用負擔,以避免又病又窮的老後人生。
根據統計,國人平均擁有3張以上的健康險保單,但真得買對了嗎?侯文成分析指出,目前國人最常見的健康險迷思,首先是很多人買健康險期望有回報,變成投資型醫療險,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爲健康險是轉移風險之用,並非以賺錢目的。其次是重複投保醫療險,卻未必符合所需,造成保費浪費。舉例來說,買太多住院醫療險,未來不見得理賠到,因爲醫療水準不斷精進,目前醫療險保障未必適用將來的醫療給付項目,將形成古老保障不足以應付未來醫療的局面。又如中壯時期買過多定期醫療險,但真正用到可能是60歲以後,等同前面數十年的保費就浪費掉了,此狀況下,真得划算嗎?值得深思。
不過,這並非意味着不需要醫療險,而是要適度就好,侯文成認爲,醫療險是基本款,但不用買這麼多張,並建議正確的健康保障規畫,一是保「重」不保「多」:臺灣已有健保制度,住院醫療的自費不高,是多數人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之內,所以,定期或是終身醫療險適度就好;無法承擔的風險再轉嫁給保險公司,例如透過防癌險、重大傷病險等巨災型的醫療險,降低龐大醫療費用。所以,不能單靠純醫療險解決所有醫療費用,必須以其他方法補強健康保障。
二是保障足以因應未來醫療技術:醫療科技的進步,治療方式或藥物研發不斷推陳出新,想要享有傷口小、復原快的治療方法,花費不少。侯文成以自身家人進行清創手術爲例,加上負壓傷口引流系統,輔助治療傷口,每次需自行支付器材費用新臺幣(下同)2萬元,正常療程約需進行3~6次,算下來,需要6萬~12萬元的自費支出,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由於過往不少醫療險設計,已經無法因應未來醫療技術的提升,如何讓醫療保障也能同步提升?不妨考慮可以搭配免息保單借款的壽險保單,還能讓健康險規劃跟得上醫療科技與用藥的進步。以「友邦人壽增利High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爲例,若搭配「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則可同時具有壽險保障亦可協助保戶減輕住院醫療費用負擔。
其特色一是具有退休金規劃功能:契約有效期間內,只要繳費6年,且申請時保險年齡未達60歲者,當結婚、子女出生或保單週年每滿5年時,即可申請增加基本保額,每次最多爲契約生效當時基本保額的25%,累計增加總和最高爲契約生效當時基本保額的100%,此外,每年「宣告利率」高於「預定利率」時,還有機會獲得回饋分享金。若不幸身故,身故保險金、海外意外身故保險金可選擇10年或20年分期定期給付,無須繁瑣的信託流程,即可確保受益人生活長久安穩。而且保單價值準備金也逐年遞增,穩健累積資產,可做爲退休生活做規畫。
其特色二是可搭配「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被保險人之保險年齡達60歲以後,保單有效且繳費期間屆滿,只要住院診療達7日(含)以上,憑醫師所開立的診斷證明,不管任何疾病或意外,也不限定用途,住院當日起算6個月內,即可申請「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可以用來支付大型手術、看護等醫療費用。要保人需於被保險人入住醫院當日起算6個月內提出申請,每年限申請一次,同一保單之「醫便利醫療照護」保單借款累計申請金額最高爲基本保額的50%,且同一被保險人於AIA友邦人壽所有保險契約之「醫便利醫療照護」保單借款,累計申請總額上限爲200萬元。
舉例來說,王小姐以自己爲被保險人購買「友邦人壽增利High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基本保額100萬元,該張保單累計最高可申請「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50萬元,以因應醫療費用,若她還以自己爲被保險人持有友邦人壽其他搭配「醫便利醫療照護」的保單,則這些保單的「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累計申請總額爲200萬元。
侯文成指出,「友邦人壽增利High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搭配「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可以減輕醫療費用負擔,用於自己的醫療開銷;萬一未來不幸身故,身故保險金扣除已申請的保單借款後,即可遺留給家人做爲生活所需。尤其是年紀越大,醫療花費越多,住院天數也有可能較長,而這張保單搭配「醫便利醫療照護」免息保單借款後,可以在民衆真正有醫療需求之時派上用場,能夠因應未來健保項目、健康險保額不足、出院後風險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