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又融資了, “意識上傳”仍面臨倫理挑戰

億萬富翁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近日披露了新一輪4300萬美元的融資,該公司正在計劃啓動腦機接口的人體試驗,短期目標是幫助癱瘓患者等恢復行動能力,但他更長遠的目標是實現“人腦意識上傳”。

根據Neuralink公司向美國證監會的提交的最新文件,該公司目前已經至少籌集了3.23億美元的資金,這家備受關注的腦機接口公司的估值超過50億美元。

今年5月,美國FDA批准Neuralink公司可以開始人體試驗,該公司於今年9月啓動人體試驗招募計劃。根據Neuralink的技術路徑,患者需要接受開顱手術。具體操作將由一臺大型機器人來完成,機器人將電極和被稱作“神經蕾絲”的極細電線插入患者大腦,這些電極和電線將被用來讀取腦電波,然後將信息無線傳輸到電腦應用程序上,從而使得人們能夠僅用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控制計算機光標或者鍵盤。

馬斯克在11月26日發表的一篇帖子中表示,未來更加先進的Neuralink技術可以讓人不僅能體驗過去,而且還能體驗任何真實或者虛擬的現實世界。他沒有解釋這一目標如何實現或何時實現。

馬斯克創立Neuralink受到科幻小說家伊恩·班克斯 (Iain Banks) 等人的啓發,他的雄心壯志是開發一種“與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實現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共生”,從而應對“人工智能有可能接管世界”的情況。

自去年人工智能OpenAI公司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來,就有人工智能行業專家提出擔憂,他們擔心有一天人工智能不僅會具有意識,而且可能創造出比人類更聰明的機器,並最終從人類手中奪取對世界的控制權。這種恐懼在人工智能領域中越來越普遍。

在近日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的一場“數字生命與意識上傳”研討會上,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杜凱及著名科幻作家顧備就腦機接口的未來展開對話。杜凱認爲,“數字生命”已經進入需要被嚴肅討論的階段。他表示:“ChatGPT的問世帶來一些倫理方面的挑戰,不加限制的‘智慧涌現’本身隱藏着‘失控’的風險。”

但他同時表示,所幸的是,相比AI,人類擅長在混亂和矛盾的狀態中總結出一條清晰可行的道路,這是人類的優勢。

今年3月,包括馬斯克在內的人工智能行業領導者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呼籲暫停六個月開發比OpenAI的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他們警告“具有與人類競爭的智力的人工智能系統可能會給社會和人類帶來深遠的風險”。

馬斯克預見在這個世界上,能夠以每秒1萬億比特的速度通信的人工智能系統將最終會打敗只能以每秒39比特的速度通信的人類。他相信,人類對於人工智能系統來說,將來將變得“毫無用處”,除非“我們變得像它們一樣”。

馬斯克認爲,人類大腦未來需要保持與自己的“數字生命版本”之間的連接速度,尤其是輸出的速度,這樣纔能有助於實現人腦與機器智能的“共生”,把人的意識上傳到“雲端”,也正是這個想法驅動了他創立Neuralink。

然而,相比於特斯拉汽車、SpaceX火箭等項目,大腦芯片的研發面臨更大的倫理挑戰,這是因爲這類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解碼人類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有可能侵犯隱私。一些神經倫理學家認爲,腦機接口技術被濫用的可能性很大,因爲大腦是“人類最後的隱私邊界”。

科幻作家顧備表示,人們對數字生命的不斷追求將不可避免地涉及技術普惠等社會議題。就人類與數字生命共存的可能未來,她表示,目前主要誕生了“超級對齊派”和“有效加速派”兩派觀點,前者一定要讓人工智能符合人類要求,核心需要造福人類;後者則認爲科技的發展是不可阻止的,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用科技來自我制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