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因修憲門檻過高而不討論 就浪費一次珍貴的憲政時刻

綠委:因修憲門檻過高而不討論,就浪費了一次珍貴的憲政時刻。陳亭妃辦公室提供

民進黨正國會立委今召開「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論壇—賦權於民:基本人權的探討」;陳亭妃表示,若因預期修憲門檻過高、難通過,而不討論,就浪費了一次珍貴的憲政時刻。

民進黨正國會立委陳亭妃、陳歐珀、黃秀芳及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與會,邀集學者專家與公民團體討論基本權、文化權、原住民族權利議題與入憲的可能。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在修憲議題上應該最大化理想,充分表達價值,才能衝破門檻的困境,並且臺灣人民應該認知有修改憲法本文的資格,釐清中華民國憲法和臺灣關係。

張育萌認爲,「修憲最低標」應是十八歲公民納入被選舉權討論,以及基本人權的擴充,因爲基本人權囊括最多權利保障,否則缺乏說服力,另外是降低修憲門檻,否則這次未竟對臺灣民主化是莫大的挫敗。

陳歐珀說,積極的基本權利保障,更進一步發展多元文化保障人民接觸文化、發揚文化的權利,是確立臺灣定位的基石,基本權與文化權應在憲法中確認地位。

黃秀芳說,文化權入憲能確立臺灣多元文化的地位,保障珍貴臺灣本土文化的紮根、發展,讓臺灣認識自己,世界更認識臺灣。

詩人及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敏勇指出,不能期待透過政治解決文化問題,而是文化想像才能解決政治問題。臺灣作爲進步國家的文化概念,作爲修憲的基礎。

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姚孟昌說,爲釐清國家屬性,可在前言從文化角度闡述臺灣發展的歷程,而除了納入應有保障,也應加入國家義務、落實程度。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多元文化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多元族羣的存在,而多元文化保存又以教育、母語最需改進,例如歷史教科書對原住民仍存在他者視角。文化權、原民權入憲就是第三代人權(集體權)的積極實踐。

臺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指出,制憲基金會民調顯示,對於立法院修憲的信心,認爲能夠達成的只有三成多。若政治機制不能達成應該思考其他路線,纔有制憲的可能,透過民意機關、公民團體、學界表達,臺灣民主的正常發展並不是一件會危害國際的事情,不要畫地自限。

林昶佐以提出包含人權清單的修憲提案,盼憲法真正符合現代人權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