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土地地球化學綜合品質總體優良 中等以上佔比逾9成
大陸土地地球化學綜合品質總體優良,中等以上佔比逾9成。圖爲2020年7月4日廣西百色市德保縣燕垌鄉那布村晚稻種植時節。(視覺中國資料照)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正式發佈《國家土地地球化學品質報告(2022)》(《報告》),基於20餘年土地地球化學調查成果編制形成,調查面積涵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完成調查266.5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大陸83%的耕地,掌握了與人類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54項化學元素和指標的空間分佈特徵。
《報告》顯示,中國土地地球化學綜合品質總體優良,優質、良好和中等等級的土地總佔比超90%,能夠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土地養分狀況總體較好,豐富、較豐富和中等等級的土地佔比超70%,具備農業高產、穩產的有利條件;有機質含量總體適中,豐富、較豐富和中等等級的土地佔比近50%,有利於作物生長,其中東北黑土地區有機質含量豐富,是大陸平均值的1.4倍,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強;酸鹼度總體呈“南酸北堿”格局,中性土地佔比僅12%,可爲生態保護修復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決策依據;硒含量總體適中,富硒的土地佔比達16%,在大陸各省(區、市)均有一定分佈,適宜於發展富硒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鄉村振興。
土地地球化學調查是國家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組成,旨在查明土地化學元素含量水準和空間分佈特徵,分析評價土地地球化學品質狀況,支撐服務國家土地資源管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據瞭解,1999年至2022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大陸地質調查相關單位,穩步推進土地地球化學調查,累計採集土壤樣品340萬件,獲得數據4000餘萬條,不斷完善土地地球化學監測網路,建成國家級監測點3657個和區域級監測點6374個,形成了完善的土地地球化學「調查-監測-分析-評價-認定-資訊化」技術方法體系。相關成果已在土地資源保護利用、農業生產佈局優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可爲正在開展的第三次大陸土壤普查等國情調查提供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