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研助孕 喜迎大熊貓寶寶

7月25日,2018年出生的大熊貓寶寶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基地集體慶生。(中新社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剛出生的大熊貓寶寶。(新華社資料照片

四川臥龍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在樹上享受陽光。(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內,飼養員餵食大熊貓。(新華社資料照片)

截至2019年11月,大陸圈養大熊貓(臺稱貓熊種羣數量已達到548只,其中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圈養大熊貓約佔60%。過去許多人不解,塊頭那麼大的大熊貓,爲什麼初生幼仔出奇的弱小?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專家從一個突發奇想中,解開了謎題

獸醫專業李德生,1994年畢業時主動申請到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工作。那時,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環境閉塞、交通落後。李德生說,「先後有100多名大學畢業生來到這裡,但最後留下的只有6名。」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建立了大熊貓人工繁育、放歸監測技術體系,填補了多項研究空白

假孕現象十分常見

1999年,李德生前往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參與合作研究,這家動物園的動物超音波診斷技術世界一流。當時李德生想,「這技術可否解決大熊貓『假孕』的問題?」大熊貓「假孕」是常見現象,沒懷孕的大熊貓,會出現疑似懷孕症狀,如減食、喜歡懷抱着物品模仿帶仔等行爲。

李德生帶領團隊經過3年的時間,對20只大熊貓進行了超音波妊娠監測。受孕大熊貓對超音波檢查極其敏感,出現煩躁行爲。有一次,躺臥在壓縮籠裡做妊娠檢查的大熊貓「妃妃」,突然探起身抓向李德生,李德生和同事被輕度抓傷和咬傷。最終,他們揭示了大熊貓出生時體積極小、甚至像個早產兒奧秘。雖然雌性大熊貓懷孕期最長的能達到320多天,但胚胎着牀後的實際發育時間僅有15天到21天,這是首次從影像學證實大熊貓初生幼仔出奇弱小的原因

愛心飼養讓彼此信任

2005年,李德生開始負責大熊貓的繁育工作,他提出「愛心飼養」的理念,並推行愛心飼養管理。飼養員開始和大熊貓進行眼神肢體交流,有時甚至四肢着地,跪着和大熊貓「面對面」逗樂。那一年出生的大熊貓寶寶有16只,此後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李德生表示,「愛心飼養讓大熊貓對人產生了信任,不用打麻醉針,也能很好地配合採血等多種檢查。」他認爲,人會覺得孤單,大熊貓也會寂寞。每天早上7點剛過,李德生便和同事穿好衛生隔離服,進入大熊貓的「宿舍」忙起來。「擔心大熊貓早上起來沒有吃的、沒有人陪、心裡難受,我們就提前上班。」

愛心飼養產生了顯著效果,在非麻醉狀態下,大熊貓能放鬆地接受多項醫學檢查和繁殖研究工作。「即使你在外面受了氣,心情不好,跟大熊貓在一起的時候也必須開心起來,因爲牠能感知你的情緒,會受到你的影響。」李德生說,經過多年的陪伴,自己已經和大熊貓成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