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內外交迫 學者促結構性改革
熱門話題
中美貿易戰2.0來勢洶洶,內需消費疲乏,成當前大陸經濟最大挑戰之一。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日前表示,當前重點在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量政策的刺激效果離不開相關改革加持,要堅決地推動結構性改革,儘可能長時間維持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在一箇中高速平臺,維持經濟的追趕勢頭。
澎湃新聞報導,管濤在「2024第八屆金融發展論壇」上指出,「外有百年變局演進、內有新舊動能轉換,是理解中國經濟政策和運行狀態的一個重要底層邏輯。」
管濤認爲,外有百年變局演進主要是中美關係。「2023年,中國在美國進口總額中的佔比爲13.7%,佔美國貿易逆差還有四分之一,對比日本在美國貿易失衡中的地位變化,未來中美之間的變化路遠且長。」
而內部來看,中國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擺脫對房地產與債務的依賴。管濤強調,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政策沒有無痛的選擇,改革沒有終南捷徑。
管濤強調,未來中國經濟的前景既取決於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規模及其實施效果,也取決於相關改革的推進情況。當前,中國新型城鎮化仍處於發展機遇期。據大陸國家發改委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超兆元人民幣的投資需求和近2000億元的消費需求。
管濤稱,投資與消費需求無處不在,關鍵在於如何將需求潛力挖掘出來,以及這些需求,到底是市場來滿足還是政府來滿足,政府現在的支出到底用於基建支出還是民生支出等等問題,都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來實現。
談及如何應對當前的挑戰?管濤認爲,核心在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發揮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就是要以大循環爲主體。大市場不僅要帶動中國的經濟增長,同時還要惠及其他國家的增長,過去我們的產能輸出是以商品輸出爲主,未來還要發揮資本輸出的作用。
管濤還認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一個抓手。從長期來看,透過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有助於儘可能長時間維持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速在一箇中高速平臺,維持經濟的追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