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臺趨明朗 續推融合發展
2021年大陸對臺工作將繼續深化融合發展。圖爲2018年在福州舉行的第六屆海峽青年節聯歡晚會。(中新社)
展望2021年的兩岸關係,隨着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1月20日上臺,中美關係迎來新契機同時,預料大陸今年對臺政策也可望迴歸理性基調,採取「觀望」態度。對照最近大陸國臺辦、涉臺學者相關說法,北京當局釋放更多是強調兩岸深化交流的風向球,此方向在1月下旬的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會議召開後將定調,今年的兩岸關係走向將更趨明朗。
2020年的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幾乎脫不了「亂、兇、危」三字,在新冠疫情推波助瀾下,更加對立。展望2021中共對臺走向,可從國臺辦和重要涉臺學者公開發言找到蛛絲馬跡。如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日前在「昆臺融合發展30週年座談會」上表示,「今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的貢獻、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大陸將幫助臺企抓住RCEP簽署帶來的機遇。」
肯定臺企 助抓住RCEP機遇
劉結一的說法有兩層意義。一是檯面上的說法,即仍將堅持深化兩岸經濟交流,推進民間融合的做法不只不會改變,還將繼續深化;更重要的則是「檯面下」的解讀,淡化對臺警告意味濃厚的放話的作法,2021年大陸對臺可能走的是「相對和緩」路線。
學者拋智統 加強民間交流
再看學者態度。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日前在一場研討會呼籲,應着手推動構建「疫後時期」的兩岸關係,加大雙城論壇示範作用,考慮高規格邀請臺灣一定影響的人士登陸,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唯一正確選擇與道路的普遍認知。
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更在「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拋出,統一除「武統」、「和統」外,還有第三條路「智統」;並認爲,兩岸應理性、冷靜,要利用美國新政府帶來中美緩和機會,進一步緩和兩岸關係,要加強兩岸民間交流,建立兩岸民間緊急應對機制等。
抑武統言論 將採觀望態度
此外,新上任的大陸全國臺研會長汪毅夫日前說,「絕對不能容忍全面妄議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全盤否定對臺工作成績」。此表態,也被解讀爲提醒鷹派的武統言論適可而止。
從大陸官員到權威學者,可看出大陸2021年對臺政策將回歸相對理性、冷靜的立場,更多是採取「觀望」態度,謀定而後動,而非去年的劍拔弩張,不過共軍機艦繞臺,也不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