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奧瑞臺灣學者聚柏林 談研究熱情業界展望

臺灣旅歐菁英齊聚柏林。(圖/翻攝自駐德國代表處科技組)

文/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7日專電

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學術機構任職的12位臺灣學者這兩天聚在柏林,分享光學化學風力發電領域研究經驗,提到在工作壓力競爭環境中,熱情是做研究的基本條件

「德奧瑞臺灣菁英學術研討會」26、27日兩天在柏林舉行。近年來愈來愈多臺灣學者在德語國家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任職,但彼此間很少聯繫,因此駐德國代表處科技組在科技部支持下舉辦這場視訊研討會,希望透過求學、研究、教學生活經驗的分享,將這些旅德學人串連起來。

黃哲勳曾在國立清華大學教書,目前在德國耶拿(Jena)萊布尼茲光電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of Photonic Technology)擔任奈米光學部主持人。位於德國中部的耶拿以蔡司(Carl Zeiss)光學公司聞名世界,黃哲勳在演講中介紹當地的光學研究傳統、光電業聚落和自己的研究主題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化學工程系任教施智仁來自彰化,工作時發現自己的專長是做研究,喜歡找出與解決沒人想到的問題,因此毅然決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留學,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鍛煉出頂尖的研究水準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的母校,施智仁任職的化學系出過11位諾貝爾獎得主,學術審查相當嚴格,雖然工作壓力大,但他自認很享受當地的研究環境。

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風能研究中心任教的鄭博文,能說西班牙語、德語、英語等多種語言,曾在美商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GE)工作多年。1990年代中在柏林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就讀時對風力發電感興趣,強調熱情是做研究的基本條件。

鄭博文說,風電在德國發展多年,已不能稱爲替代能源,而是新的傳統能源。至於近年在臺灣相當熱門離岸風力發電,他說連業界人士都很難相信成本能降這麼快。

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研討會現場僅20多人蔘與,不過藉由視訊直播仍吸引許多學生聽講與提問,互動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