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版課綱 淘空歷史源頭
臺灣歷史課本談辛亥革命僅300字,未詳述黃花崗起義。圖爲2015年前陸委會主任委員夏立言拜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新社)
古今中外、世界各國曆史教育的目的,無非都是希望讓國民瞭解自己國家民族的源頭,進而培養認同感。奇怪的是,民進黨執政後的歷史教育,卻花費大把心力「淘空」歷史課本,好讓學子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事不關己」。吳淡如女兒不識孫中山、郭臺銘女兒不識岳飛、衆多學子誤以爲中華民國國慶日就是臺灣光復節,都是這種歷史教育下的惡果。
日前本報報導吳淡如女兒、郭臺銘女兒不識歷史人物,有持反對意見者拿出課本說:「課本都有教啊。」但問題是怎麼教?教什麼?單看翰林版國中歷史課本介紹岳飛,僅一句「南宋飽受金國的威脅,幸賴岳飛等名將多次打敗金兵,才免於滅國」,對岳飛的描寫只有「名將」兩字;介紹孫中山,是包在不到400字的辛亥革命過程中,至於孫中山其人則隻字未提。
其實岳飛、孫中山還算幸運,至少有見名字;新課綱國中歷史從商周到隋唐2400年曆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只剩秦始皇,漢武帝匆匆帶過,《史記》、《漢書》、三國、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楊玉環與安史之亂通通不見,又要向誰喊冤?
也有人批評郭、吳的小孩自己不讀書,纔不識岳飛、孫中山;我們要說這是把普遍現象「個案化」。或有人表示「有興趣讀岳飛/孫中山的人自己會去找來念」。
吾人認爲,如果中小學歷史教育可以這樣任意,那麼綠營爲何要在國小、國中、高中歷史反覆講述228?
綠營刻意在中學課本中略談辛亥革命、國父孫中山,背後的意識型態不言而喻。但若不喜歡這段歷史,去掉辛亥革命和國父,重寫近現代史,綠營要從哪裡開始「斷代」臺灣?要以誰來當「國父」?
臺灣的歷史不可能缺少中華民國和中國,否則就是背離2300萬人的生命經驗。無論將來兩岸情勢如何,臺灣需要一本重新定位自己、以臺灣爲主體的中學歷史課本;它不必是戒嚴時期那種言必稱四維八德的版本,但也絕不能是綠營執政下這種虛無的版本,否則臺灣只能等着在歷史的洪流中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