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裡找機遇
假如你提前搶到了一張“開賣即售罄”的熱門演出門票,並且這張票支持轉贈。大量沒買到票的粉絲,會在二手平臺蹲守門票轉讓信息,那你將能輕鬆轉出,甚至有人願意加價購買。
但如果演出即將開始,你因急事無法觀演,此時想把手中的票轉出去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一直沒買到票的人或許已經取消了觀演計劃,而且受轉贈規則限制,你得做好折價出售甚至賣不出去的打算。
同一張演出票從香餑餑到燙手山芋,其實是因爲流動性變弱了。
提到流動性,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水。大江大河的流動性強,山間小溪的流動性弱,一潭死水則沒有流動性。在經濟社會,資產的流動性是指其以合理價格變現的能力。一樣東西很容易賣出去,說明它的流動性強;反之,如果這樣東西變現時間很長,或是無人接盤,最終只能以低於市場價出售,則它的流動性弱。影響流動性的因素有很多,如資產類型、市場環境、價格波動等。
以手機回收爲例。如果將手機出售信息發佈在社區二手交易羣,或許問者寥寥。好不容易有人來問,價格沒談幾句,對方就“已讀不回”了。但在專業的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平臺,你只需線上提交品牌、型號、成色、顏色等信息,即可得到商品的預估回收價格。等待專人上門取貨驗收,或將手機送至線下門店進行現場檢驗後,便能獲得回收款,實現變現。成色較新、質量較好、較爲暢銷的機型,平臺會很快再次出售給有需要的用戶。這類平臺的存在,增強了二手物品的流動性,促進了商品的流通與交易。
超市裡生鮮食品快到保質期時,常會打折或者作爲贈品出售,在這個案例中,商家通過降價改善了流動性。那麼流動性與價格一定正相關嗎?答案是否定的。流動性強的前提條件是資產變現的價格合理。前幾年,限定款球鞋發售時因其款式設計獨特,數量有限,自帶稀缺性,“炒鞋客”抓住消費者心理藉機哄擡價格。當高昂的價格讓買家們望而卻步時,限量球鞋反而“不香了”。
在市場中,人們寧願持有流動性強但不能生利的貨幣,也不願持有其他雖能生利但較難變現的資產。這種心理源於應對日常交易需要、預防意外支出以及等待有利投資機會而持有貨幣的動機。
如果你的閒置物品在二手平臺上一直無人問津,可能是價格太貴的緣故,也可能是其流動性還不夠強。試着降降價,也可以試着換個平臺,也可以通過增加功能與價值的細節描述提升曝光度吸引潛在買家。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瞭解並把握流動性的脈搏,或許就能讓你的物品“流動”起來。因爲流動本身,就意味着機會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鄒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