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人形機器人機遇在哪裡

北京科博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人形機器人無疑是亮點。在這背後,離不開國內企業一項項自研技術的突破,而在“有形”的肢體之外,“無形”的大腦給予了機器人更強的可靠性與更多的應用場景,在可見的未來,機器人的形態也將進一步革新。

多點開花

機器人令人眼花繚亂技能的背後,是國內工業技術不斷成熟以及應用場景的不斷開拓。在“未來產業”推介發佈活動——人形機器人專題會議上,一衆機器人領域企業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最新的成果。

與小朋友的互動讓達闥科技帶來的XR系列機器人成了“明星”,該款機器人有和人一樣的頭、軀幹、雙臂,唯一不同的就是用底盤與輪子代替了雙腿,而其身形的靈活、柔美與真人相比不遑多讓,現場該機器人翩翩起舞,引得許多觀衆駐足圍觀。

達闥科技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Cloud Ginger XR1機器人身上有34個智能柔性關節,遍佈面部、肩頸、手腕、腰膝等處,雖然它不像人一樣具有雙腿,但其行動依然自由靈活,其底盤上除了有三個全向輪之外,還有激光雷達、防碰撞傳感器,能夠自動避障。

在感知層面,達闥科技的機器人的頭部配備視覺模塊,胸口有麥克風陣列以及場景監控鏡頭,在腰部還有3D深度相機模組,不僅能夠對圖像、物體進行分辨,對於人臉、情感也能夠高效識別。

上海歸墟機器人的產品“優友”同樣是高度智能化的一款人形機器人,雖然外形上不如XR系列機器人高挑,但靈敏度也很出色,在智能方面,優友能夠實現人臉掃描微秒識別、動作捕捉及時反饋、環境感知以及手勢互動。

自主與自研

機器人愈發逼真與智能,離不開產業鏈的成熟,“自研”“自主化”成爲如今該領域中的關鍵詞。

上海歸墟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攀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公司的Robogo團隊擁有產業鏈完整的自有機器人技術體系,包括芯片級模組化、較小運動底盤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機器人骨骼、智能防跌避障等技術。

此外,極強的軟件系統定製能力,讓公司的兒童教育類機器人更加垂直和專業,張永攀稱,基於兩款完全自研機器人的經驗,軟件系統團隊具備整套安卓硬件、系統和內容的開發和調試能力,在兒童教育機器人和幼兒內容製作領域積累了很多核心技術,可以讓B端客戶自由定製內容系統。

而達闥科技的優勢則在於擁有“雲端機器人全棧技術解決方案”,該公司創新性地提出“雲端機器人”,即“雲腦+安全網+機器人”的架構,併成功實現雲端機器人的商業化。雲端大腦通過人工增強、多模態融合AI和數字孿生等技術,能實現機器人自我學習、不斷進化與成長。各種類型的服務機器人通過移動內聯網(MCS)和標準化機器人控制器(RCU),安全連接到雲端大腦,並被其賦能,獲得智能語音、智能圖像、智能行動等能力。

無形的大腦

“有形”的機器人取得長足進步,離不開背後“無形”技術的支持,例如機器人編程、AI多模態大模型等,這些較少爲人關注的上游企業,共同完善着機器人的“大腦”。

機器人編程的成熟,讓工業機器人應用得到拓展。推介會上,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瑞軍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PQArt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與仿真軟件,是“中國人自己的機器人離線編程軟件”,PQArt具備多項核心技術,包括自主研發的3D渲染、幾何拓撲、特徵驅動、碰撞檢測、代碼仿真等。

郭瑞軍介紹稱,PQArt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軌跡的生成與編輯,這也是自該系統2013年問世以來,延續至今的核心優勢。在工業加工領域,如何生成大批量複雜的加工軌跡一直是行業難題,而PQArt都能夠讓複雜軌跡“一鍵式生成”,大大提高了編程效率。

郭瑞軍談到,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最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是機械臂手持工具、零件固定,二是手持零件、工具固定,在編程上,後一種更加複雜,PQArt針對這種情況專門開發了連續TCP等功能算法,實現了編程的“化繁爲簡”。從下游應用來看,華航唯實機器人已和衆多知名廠商結爲合作伙伴,涉足領域包括打磨、焊接、拋光、切割、打孔等。

編程之外,AI多模態大模型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推介會上,深思考人工智能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楊志明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了公司技術中“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這也是人機交互的基礎。

楊志明介紹稱,目前深思考專注於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及專用芯片,主要產品爲ideepwise AI Robot Service底層服務系統,以及基於該系統的人工智能“醫療大腦”、二代人工智能機器人系統、FPGA AI加速芯片。主要面向醫療、汽車、智能家居三大領域,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及服務解決方案。

深度語義理解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能讓AI更智能,還能更精準、“更懂人”,自ChatGPT誕生以來,AI“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是爲人詬病之處,而語義理解層面的革新,無疑讓AI有了更強的可靠性,讓人們放心地用在醫療等關鍵領域。例如深思考旗下的“巧思宮頸癌前病變輔助閱片系統”,便是一款支持陰陽分流、輔助分級和可疑視野區域智能引導的人工智能輔助閱片產品。

在業內觀點看來,無論是更靈活的肢體,還是更敏捷的大腦,都讓機器人愈發彰顯“人”的特性,不同形態的機器人也將進一步被統一整合,比如工業機械臂、掃地機器人兩種不同產品,未來完全可以彙集在人形機器人身上。隨着技術成熟,機器人價格也有望下探,爲大規模市場化鋪平道路。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