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積極因應川普新政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最近表示,在勝選後已經有超過百國的領導人與其接觸,多少透露出對其領導特質的自滿與自信;但各國領導人絕非被川普人格特質所吸引,而是想多瞭解川普非常具有侵略性的政策。

川普最有可能立即實施關稅措施,除了對特定國家課徵額外關稅外,川普主張對所有進口品加徵百分之二十的「全球基礎關稅」。由於目前美國僅次於中國大陸,已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臺灣總出口的四分之一,川普加徵關稅對臺灣影響很大。

川普也將關稅當成談判籌碼,例如川普第一任曾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加徵關稅,但一些國家與美國談判而成功豁免;而美國則以臺灣出口鋼鐵及鋁產品仍有不少「含中成分」,並未解除對臺灣的附加關稅。當時美國對中國大陸的三○一關稅也可經由談判而調整,預估未來川普仍會以關稅做爲談判工具。

臺灣應有完整論述以力爭豁免關稅。降低貿易易逆差、促進產業迴流美國,是川普課徵關稅主要動機。雖然近年來臺灣對美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但臺灣對美出口以伺服器、電腦零組件及網通設備等中間產品爲主,主要是提供美國產業所需,在供應鏈中爲互補關係。另外也有助於美國推動「乾淨網路」及落實AI安全需求,並確保美國經濟安全。若美國對臺灣產品加課關稅,反而會提高美國產業生產成本,此與多數國家主要對美出口最終消費財不同。

另外,川普也非常重視投資迴流美國;在首次記者會中大力讚揚日本軟銀承諾在美國增加一千億美元投資,預估未來川普還會持續要求企業增加在美國投資。而臺灣應向川普傳達在美中貿易戰後,臺灣對美投資明顯成長;特別是在臺積電赴美設廠後,美國已成爲臺灣海外投資最重要的國家。而且除了臺積電外,也不乏大型臺灣企業在美投資,爲美國創造大量就業。

川普曾提及臺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生意,臺灣更應據理力爭。臺灣半導體成功是靠企業努力,在發展過程當中,沒有違反國際貿易規範的行爲;而且相較於各國針對半導體鋪天蓋地現金補貼下,臺灣政府並沒有專爲半導體量身訂做的補貼,主要是以鼓勵產業研發,完善創新機制爲主。所以川普只看結果但不論過程,對臺灣非常不公平。

針對川普主張臺灣須交「保護費」,國防支出應提高到GDP百分之十。臺灣應向美國說明,臺灣爲對美國軍購前十大國家,二○二五年臺灣國防支出約佔GDP百分之二點五,在全球已經屬於高比例,臺美雙方未來應以強化國防領域合作,推動軍工產業發展爲主。

川普就任已進入倒數階段,各國均在盤算川普如何出招下,臺灣也應做好沙盤推演,將衝擊降低,並進而創造更多臺美合作機會。(作者爲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