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學百家藝,吃理想飯,當新勢力第三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楷楷

在2024 巴黎車展期間,零跑汽車(以下簡稱“零跑”)CEO 朱江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表示,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三年後國內純燃油車可能不復存在。

對於IT人出身的朱江明來說,這或許是其職業生涯中放過“最狠的話”。事實上,作爲新勢力品牌中最低調的一員,零跑更傾向用成績來證明自己。

在最近公佈的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榜單中,零跑已經躋身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前三甲,僅次於理想和鴻蒙智行,更是遠超蔚來、小鵬。

如今,零跑已經成長爲國內新能源車產業的“超級黑馬”,在這個“卷”到極致的新能源車圈中,其憑什麼能夠成功逆襲,這份答案又能不能成爲其他車企的參考?

01 摸着石頭過河

回顧零跑的發家史,零跑創始人朱江明也算是“新勢力”中的“異類”,和自帶互聯網基因的“蔚小理”,以及帶有傳統車企基因的威馬、埃安不同,零跑只能算是非科班出身的跨界者。

朱江明是安防龍頭企業大華股份的聯合創始人,據悉他在旅行時看到國外的小型電動車,認爲大華股份在電子設備與自研軟硬件等領域的積累可以賦能造車,因此纔開始了創業之旅。

零跑從誕生之初就擁有了來自IT人的“技術基因”,加上背靠大華股份的技術支持,其很早就提出了“全域自研”的企業技術路徑——整個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電驅系統從硬件到軟件全部自己研發,甚至連一些座椅控制器、天窗控制器都是自研的,而其他車企更多是主攻軟件,硬件主要依靠第三方。

爲此,零跑成爲了車圈中爲數不多的堅持並掌握三電技術,以及智能化駕駛技術的主機廠商,這一發展路徑大家或許不會陌生,零跑一開始確實是摸着“比亞迪”在過河。

但即便有了技術加持,零跑也並沒有“一鳴驚人”,其推出的首款車型S01是對標特斯拉的高端車型,雖然上市售價僅爲11.99萬起,但銷量還是非常慘淡,2019年推出後當年銷量僅有2708輛,消費者對其造型、質量和續航能力都有不少吐槽。

在首款車型“啞火”後,零跑很快調整了策略,在2020年推出了旗下第二款車型T03車型,這是一款針對低端市場的走量車型,6萬左右的售價就能擁有400km的純電續航以及豐富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在朱江明看來,T03對標的正是像宏光MINI EV這類的精品電動小車,可以作爲上班、買菜、送小孩等使用場景下的代步工具。而在當年,宏光MINI EV以超11萬輛的銷量,成爲僅次於特斯拉Model3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榜第二名。

在依靠T03打出了翻身仗之後,零跑推出了C11這款更符合主流市場需求的產品,在產品層面上全面對標ModelY。

2021年,零跑全年總銷量爲44906輛,成功擠進了新能源品牌銷量榜前十,也算是暫時“安全”。接下來,零跑陸續推出了中大型轎車C01、SUV C10、MVP C16,以及最近在巴黎車展亮相的緊湊型SUV B10。

事實上,從C10、C16這兩款車型開始,零跑便非常直白地切入“理想平替”這一定位,網友認爲,零跑這幾款車型在造型、風格、配置等方面都有着理想的影子,同樣定位爲“奶爸車”,也提供增程式版本,但價格僅爲理想的一半左右。

對此,朱江明大方表示“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在更早的訪問中,他就提及“理想一直走在最前面,要想理想學習”。

憑藉着這幾款產品,零跑的銷量也一路起飛,今年的銷量更屢創新高,從目前的10月周榜成績來看,其在10月或許有望突破4萬輛的銷量。

一路看過來,零跑確實在“摸着石頭過河”,但它的成功不僅在於參考理想,而是能夠靈活調整自己的市場定位,不斷地去模仿、借鑑其它成功品牌,從一開始的“特斯拉平替”,到對標宏光MINI EV,再到明晃晃的“奶爸車”,零跑一直踩在市場風口之上,這正是其能夠逆襲的“第一板斧”。

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零跑似乎沒有清晰的品牌定位,這一點其實也是小鵬發展多年一直被詬病的原因,畢竟推出“大而全”的產品矩陣不難,關鍵是如何讓消費者能夠清晰感知不同產品系列的差別,以及從產品定位中獲得品牌認知。

02 “理工男思維”造車

其實,零跑跟小鵬在一定程度是相似的,同樣非常專注在技術層面的提升,但在品牌認知方面,卻不如蔚來擅長營造品牌調性,也不如理想能夠快狠準地切中核心用戶羣。

目前來看,這種做法讓小鵬吃盡了苦頭,那麼零跑會不會也步小鵬的後塵,光顧着鑽研技術,而在產品佈局上卻顧此失彼?

其實,兩者並不具備百分百的可比性,小鵬已經成爲智駕技術的領頭羊,零跑則更偏向於“硬件+軟件”的技術開發,或許其在軟件開發、整車製造中不一定是最強的,但卻能夠做到比新勢力車更懂傳統工業製造,比傳統車企更懂軟件協同。

這也是零跑提出“全域自研”的核心,通過增強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提高整車毛利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快速響應,只要市面上有成功的車型案例,零跑就可以迅速跟進。

但如果僅僅是複製競品,零跑只能做到“夠用”,相當於消費者花一半的錢,就買只有一半功能的產品,還是無法狠狠刺激消費者的“爽點”,所以零跑還要做到“好用”,即在市場價格之上,比別人給得更多。

比如對標理想 L6 Pro 的零跑 C10 智駕版,前者在智駕硬件上只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而 C10 智駕版則不僅比理想 L6Pro便宜,還多了一顆來自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

此外,零跑還會在參考對象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用戶羣體的特點打造新賣點。比如零跑雖然對標理想,但卻非常明確自身的用戶畫像爲年輕家庭用戶。

以C10爲例,其搭載了12個高性能揚聲器,結合數字DSP和自研AI零音音效,滿足年輕用戶對於車內影音的需求;另外,C10還設置嬰兒置物操作平臺,提供大口徑杯託、吸盤碗放置區,能夠輕鬆收納嬰兒需要的奶瓶、保溫杯等。

其實,有理想這一成功案例在前,市面上所有車企都可以對標借鑑,但爲什麼只有零跑能夠跑出,正是因爲零跑在模仿的時候不僅能夠做到“夠用”,還能做到“好用”和“更爽”。

這也是朱江明經常提及的理念“品價比”,即在“性價比”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品質”,強調價格和品質雙贏,這也是零跑能夠成功逆襲的第二板斧和第三板斧。

要同時實現這兩點,零跑的“全域自研”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能夠更靈活地進行供應鏈整合、零部件通用以及核心技術的自研創新。

比如目前零跑的主力車型C系列都屬於同一個平臺的產品,有88%以上的零部件可以共享,甚至比特斯拉的共享率還要多出 13%,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另外,零跑通過“全域自研”還能不斷探索“自研”的最優解,直接面向用戶體驗,且輕資產的軟硬件,零跑選擇自研;重資產、不直接面向用戶體驗的技術,零跑則選擇不自研。

朱江明曾在《晚點LatePost》的訪問中提到,零跑的自制率超過 70%,自研標準是看公司能做什麼,還要毛利空間比較大,比如智駕芯片的研發目前已經暫停,是因爲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在今年零跑C16發佈上,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曾向記者透露,零跑與比亞迪的單車成本不相上下,部分車型甚至做到了比比亞迪更低。

03 零跑還能跑多遠?

所以,在談及零跑跟其他新能源車品牌的區別時,用戶可能會想到“IT男造車” “理想平替” “低配比亞迪”等標籤,但更明確的可能是“汽車界卷王”。

當然,如果零跑品牌想要持續發展下去,“卷王”這一標籤未必是最好的品牌心智,但朱江明曾表示在現階段自己並不在乎這個,因爲想要生存,就要提供比同行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質量。

其實,早在創業之初,朱江明就曾表示其目標是要成爲“汽車界小米”,堅持成本定價而不是品牌定價,永遠在成本之上疊加一點點利潤。

從市場反應來看,零跑的打法是奏效的,畢竟在衆多營銷策略中,“降價”永遠是最能刺激消費者的打法,小鵬MONAM03之所以能成爲爆款,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市面上具備激光雷達、高階智駕的純電動車基本都要20萬元以上,而小鵬則直接把價格降到15萬元級別。

但面對如此極致的“定價策略”,零跑還能跑多遠,這也成爲了外界關心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零跑實現營業收入88.45億元,同比增長 52.2%;淨虧損22.12億元,上年同期爲22.76億元,虧損略微收窄。

對於車賣得更多,但虧得更多這點,零跑將其歸因於研發投入的增加。財報顯示,零跑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爲12.21億元,同比增加了48.4%。

不過,在如今的新能源車圈,虧錢和研發投入大都算是老生常談,大家都寄希望於“燒錢換規模”,但短期可以不盈利,可卻要具備盈利能力,因此零跑的毛利率就更讓人擔心了。

今年上半年,零跑毛利率僅有1.1%,小鵬、蔚來、理想的毛利率分別爲14%、12.2%、19.5%,賽力斯毛利率更是高達25.04%,在這個衡量車企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上,零跑遠遠落後於其他車企。

據零跑高管透露的產品規劃來看,接下來零跑還將推出10-15萬元的B系列車型,包括零跑首款全球化車型B10,國內起售價僅爲10萬元左右。另外,B系列的高配車型也會帶激光雷達和智駕芯片。

如果零跑要進一步提升智駕水平,那麼研發投入也是難以避免的,但如何在如此緊張的成本中再釋出研發費用,對零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不過,好消息是零跑的生產規模已經邁過50萬輛大關,且目前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希望新的市場能夠幫助零跑通過規模效應獲得更多的利潤。去年Stellantis斯泰蘭蒂斯汽車集團通過投資的方式成爲了零跑的大股東之一,還合資成立了“零跑國際”,負責零跑在全球其它所有市場的出口、銷售和製造業務。

最近,零跑國際CEO忻天舒表示,目前零跑國際已經在13個歐洲國家擁有超過200家經銷商,並且正在迅速拓展,目標是在2025年底前在歐洲設立500個銷售點。計劃從2024年第四季度起,將業務擴展到亞太、中東、非洲和南美洲。

一直以來,零跑在車圈的表現都非常低調,但憑藉更聚焦於市場的打法,以及“全域自研”的成本優勢,零跑也闖出了屬於自己的路,且一路穩打穩紮走到了“前三”。

但要說零跑已經跑入車圈的“第一梯隊”,則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業績來驗證,希望零跑能夠跑得更遠一些,用實力來驗證這條具有“零跑風格”的發展道路吧。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爲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繫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