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現身清大畢典「一度忘詞」 自曝:剛出道時希望自己是啞巴
林青霞今現身新竹清華大學的畢業典禮。(圖/翻攝自國立清華大學計通中心學科組 Youtube)
69歲巨星林青霞今獲邀參加清華大學的畢業典禮並上臺致詞,她今天身穿去年4月在香港大學獲得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博士袍現身,她致詞時談人生的快樂,回憶過去拍戲拍到不開心,對鏡自照出現一張陌生的臉孔,說到此她害羞笑着承認自己忘詞,要翻一下講稿。
稍早清華大學校長高爲元介紹林青霞不僅是去年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的得主,更是永遠的東方不敗,他稱呼「林青霞博士」,邀請她上臺致詞。林青霞接着微笑上臺,表示:「校長、校長夫人、副校長、各位嘉賓、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林青霞,知道我今天爲什麼站在這裡嗎?因爲我想再穿一穿我的博士袍,因爲我想跟你們一起參加畢業典禮」。
林青霞:「首先,我要恭喜清華大學的博士、碩士、學士畢業生,真的很爲你們感到高興,你們今天想必是非常非常地快樂,相信快樂地當下會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裡,我的人生哲理是必須讓自己快樂起來,才能把快樂帶給別人,我現在把我一生中對『快樂』的感悟跟大家分享」。
林青霞接着回憶自己從出道前至今的人生經驗,表示自己在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正對人生迷惘的時候,得到瓊瑤的賞識演出了第一部電影《窗外》,她謙虛自稱是「從街上找來、不到100磅(約45公斤)的害羞小女孩」竟被告知要擔當瓊瑤電影的女主角,對她來說是不敢想的夢想,每天她像只快樂的小鳥,歡天喜地的去片場、歡天喜地的下班離開片場,後來電影大紅,她一夜成名,隨之而來的是應接不暇的片約和採訪,她形容自己當時一頭栽入了複雜的電影圈,坦言有些招架不住。
林青霞身穿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博士袍。(林青霞提供/SWkit鄧永傑攝)
林青霞回憶當時工作太多,拍白景瑞導演的電影時,聽到導演說「預備」,她才驚醒發現自己剛剛站着睡着,難得有休息時間,她對着鏡子端詳自己的臉時發現很陌生,「那是一張非常不快樂的臉孔」,說到此林青霞害羞承認忘詞,笑說要看一下稿子,接着表示在大家這個年紀時,她昏天黑地地拍戲,外界以爲她「年輕、快樂、片酬高」,如今想來是最不快樂、最沒信心的時刻。
「我的性格要強,事事都要做到最好,又不知道最好是什麼」,林青霞語重心長地說,她坦言自己個性內向害羞、容易怯場,因爲覺得才華不夠,但又因爲工作的關係需要面對媒體、上臺說話,「剛出道的時候我真希望我自己是個啞巴,就不用接受採訪了」。
林青霞近年出版多本著作。(圖/中時資料照)
林青霞說後來全家搬到臺北市永康街一棟四層樓的公寓,「我住二樓,張佛千教授住四樓,他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遇見這麼有學問的人」,現在好友都是文人校長,她表示:「年輕的時候就妄想做個文化人,現在我算是一隻腳踏入了文化界,這讓我感到非常驕傲。」而張佛千教授後來送她一本《說話的藝術》改善了她不擅言詞的缺點,也讓她更喜歡工作。
林青霞說,近年不在演藝圈時她開始寫作,又因爲學畫畫注意線條,開始逛起美術館,併發覺自己真正的喜好,例如唱京戲,「我不是在做別人眼中的林青霞,而是在發掘自己,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這3年她出版了兩本書《鏡前鏡後》、《青霞小品》,前者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散文組推薦獎。
去年,她獲得香港大學頒贈的社會科學榮譽博士頭銜,心想如果母親還在世,崇拜有學問的人的她看到她今天的成就一定笑得合不攏嘴 ,最後,她勉勵畢業生:「希望你們能做到最好的自己,使自己發光發熱,照亮自己照亮他人。希望你們都能夠儘早實現夢想,讓自己先快樂起來,再把快樂的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而變得美麗。祝福你們!謝謝!」
林青霞表示若母親能看到她得到博士學位一定笑得合不攏嘴。(林青霞提供/SWkit鄧永傑攝)
林青霞致詞全文如下:
校長,校長夫人,副校長,各位嘉賓,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林青霞。知道我今天我爲什麼會站在這裡嗎?因爲我想再穿一穿我的博士袍,因爲我想跟你們一起參加畢業典禮。
首先我要特別特別的恭喜清華大學的博士、碩士和學士畢業生,真的爲你們感到高興。你們今天一定非常快樂,相信這個快樂的感覺會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裡。我的人生哲學是,必須自己先快樂起來,然後纔可以將快樂帶給別人。現在我就把這一生中對快樂的感悟跟大家分享。
在我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最徬徨迷惘的時候,機會從天而降,我得到飾演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窗外」的角色。試想一個從街上找來,不到一百磅的害羞小女孩,竟然要擔當起瓊瑤電影的第一女主角,我是做夢都想不到。
每天歡天喜地去片場,歡天喜地的回家,像只快樂的小鳥,有時收工了,工作人員匆匆忙忙的收拾東西時,我還在現場徘徊捨不得離開,那種快樂的感覺我至今難忘。《窗外》在香港上演,票房破港幣65萬,第一部在臺灣上映的《雲飄飄》,票房破臺幣百萬,那在半個世紀之前是一筆相當大的數字,我一夜成名。
成名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報章雜誌、電視媒體的訪問,電影的宣傳和應接不暇的片約。我從一個最單純的學生校園跳入一個最複雜的電影圈。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是太早成名實在是招架不住。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是昏天黑地的拍戲,每天像打仗一樣。記得二十多歲我拍白景瑞導演的《秋歌》,我靠在牆邊等打燈光,導演喊「預備!預備!」,我一時驚醒,才發覺剛剛已經站着睡着了。那些年我累到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難得有一、兩天休息,我仔細的在鏡子面前端詳自己,感覺鏡子裡的我很陌生,那是一張非常不快樂的面孔。在人人都以爲我年輕、漂亮、有名氣、片酬高,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候,那卻是我最沒有信心、最自卑的時候。我性格要強,任何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但又不知道怎樣纔是最好。我怯場,因爲自覺才華不夠,但是工作的關係必須經常面對媒體和上臺說話。剛出道的時候我真希望自己是啞巴,就不用接受採訪。
父母簽了《窗外》合約後就結束了三重市的家庭工廠,舉家搬到臺北市永康街一棟四層樓的公寓,我住二樓,張佛千教授住四樓,他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遇見這麼有學問的人。現在當然不一樣,許多好朋友都是傑出的校長、校長夫人、博士、教授、作家、電影藝術家,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年輕的時候就妄想做個文化人,現在我算是一隻腳踏入了文化界,這讓我感到非常驕傲。
話說回頭,那年十八、九,我鼓起勇氣上4樓按張教授門鈴,請他教我怎麼說話,他送了我一本《說話的藝術》。其實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即使是上刀上、下火海、飛天遁地我都樂此不疲,但是就怕講話,尤其是上臺,我現在比較沒那麼怕了,因爲這些年接受自己不完美,並且明白世界上也沒有完美這回事,只要誠心誠意的盡力去嘗試,相信即使不完美別人也會原諒你的,並且接受你,你們說是不是呀?
二十年前我開始寫作,跟讀者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因爲寫作我看了不少書,因爲寫作我觀察和關心身邊的人、事、物。學畫畫以後會特別留意美的線條,會經常參觀美術館來充實自己。我打開五官吸收天底下所有有趣的事,我開始真正看待自己的喜好。唱京戲,唱得不好也勇於表演。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我不是在做別人眼中的林青霞,而是在發掘自己,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疫情初期其他運動不方便做,只有行山最安全。我和高爲元校長夫人黃心村教授,第一次相約去香港山頂行山時,天氣陰暗,我們兩人只帶着一把小傘,走到一半下起傾盆大雨,小傘一點也不管用,山頂無處躲雨,我們全身溼透,卻仍然頂着那把在風雨飄搖中的小傘緩緩向前走。
這時候我想到18年前去吳哥窟,遇見在千年巨石的夾縫中開出的3朶白裡透着粉紅的小花。吳哥窟經歷千年鉅變,甚至被人遺忘了500年,小花仍能向着太陽,面對大地,開出美麗的花朵。我把小花的故事說給心村聽,大家互相砥礪前行,企圖在疫情的夾縫中找到快樂的因子。
在這三年裡我出版了兩本書,《鏡前鏡後》和《青霞小品》,《鏡前鏡後》獲得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散文組推薦獎。心村出版了《緣起香港一一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激起了很大的反響。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在逆境中開出花朶的喜悅。
其實我高中畢業笫一志願是上大學,本想拍完《窗外》再去考。之後又接了《雲飄飄》,心想拍完第2部戲就去讀大學。電影賣座後就一部接一部沒停過,直到拍完100部。但是真人沒念過大學,電影裡倒是上過不少,甚至上過清華大學。沒上大學的遺憾壓在心裡幾十年,後來想通了,在社會上工作也是在學習,假如4年一個大學,我從影22年等於上了好幾個大學,要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
2023年我獲得香港大學頒贈的社會科學榮譽博士榮銜。我的母親一生都羨慕崇拜有學問的人,如果她能親眼看到自己的女兒穿着博士袍,對着臺下三千多名大學、碩士、博士畢業生演講,她一定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我把我所有的愛和快樂奉獻給你們。你們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是重要的,都有獨特的使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
希望你們能做到最好的自己,使自己發光發熱,照亮自己照亮他人。希望你們都能夠儘早實現夢想,讓自己先快樂起來,再把快樂的種子散播出去,讓世界因你而變得美麗。祝福你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