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清大畢典演講發人深省 教授:成功不是隻有一種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長李卓穎分享林青霞畢典演講給師生們的醒悟。記者巫鴻瑋/攝影
林青霞獲邀擔任清大畢典演講嘉賓,事前就引起巨大爭議,正反聲音都有。她今以香港大學名譽博士身分出席,鼓勵清大畢業生「讓自己先快樂起來,再把快樂帶給他人」獲得滿堂彩,清大人文社會學院長李卓穎也認爲林青霞演講發人深省「成功當然不是隻有一種。」
林青霞獲邀消息曝光後,一度引發爭議,有不少反對者認爲清大作爲理工頂尖大學,不該請明星藝人作爲畢業生榜樣,而是應該邀請黃仁勳、張忠謀等科技界巨頭,纔有代表性,不過同樣也有支持者認爲,林青霞是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對兩岸三地影視發展有巨大影響。
清大校方表示,清華大學實際上不只是理工科系專業,自從與新竹教育大學並校以來,清大校內的理工與人文社會學科在師生數量上相比,已經各佔一半,並非只有理工專業,清大十分重視均衡,理工和人文社會需要互相尊重、對話,教育學院、藝術學院也即將搬到校本部新校舍,爲清大增添豐富人文色彩。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長李卓穎表示「成功不是隻有一種」,清大的學生是多元的,當然成功的形象也是多元的,並不是只有進入科技業當工程師纔是成功,林青霞能在電影界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更是該領域無庸置疑的成就。
林青霞今天在演講中首先提到自己從影過程,從街頭的小女孩成爲電影女主角、一夜成名,人人都以爲她年輕、漂亮、有名氣、片酬高應該最快樂,但她說那時候的她卻是最沒有信心、最自卑的時候「仔細的在鏡子面前端詳自己,感覺鏡子裡的我很陌生,那是一張非常不快樂的面孔。」
她自認性格要強,任何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但又不知道怎樣纔是最好而怯場,因爲自覺才華不夠,但是工作的關係必須經常面對媒體和上臺說話。她說「剛出道的時候我真希望自己是啞巴,就不用接受採訪。」
林青霞鼓勵畢業生要「接受自己不完美,並且明白世界上也沒有完美這回事」「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是重要的,都有獨特的使命」「讓自己先快樂起來,再把快樂的種子散播出去」。
李卓穎說,林青霞告訴學生的是她自己看似一帆風順,私底下卻也會覺得自己不快樂,不過息影后卻愛上寫作、畫畫,真正看待自己的喜好,發掘自己,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還出版著作獲得散文推薦獎,讓自己快樂才能把快樂帶給其他人。
李卓穎勉勵畢業生,也許即將踏出社會也會面臨林青霞從影過程中的徬徨、不快樂,在外界眼中很風光,私底下卻沒自信,甚至能做的事情與喜歡做的事情不一樣,要找到兩者同時兼顧並不容易,但畢業生需要先了解自己、瞭解世界,鼓勵畢業生好好做好讓自己快樂又能付出專業的這門困難的人生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