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儀/醫病不對立 醫改從分級醫療做起

臺灣醫療便宜又好,卻是建立在壓縮醫療勞務專業價值,未有適當分流制度,最終受害的還是需要醫療協助的民衆。(圖/視覺中國CFP)

臨牀工作了近二十年,實習的時候健保剛實施沒多久。實習醫師會的不多,在學長指導之下換藥、打針、抽血;我們會很認真的在病歷上寫紀錄畫圖交班某牀病患傷口哪裡癒合較差、某病患糖尿病吃了一盒月餅血糖破錶……。實習醫師能做的,相對遠不如主治醫師,但是盡力照顧病患的時候,還是時常可以獲得病患和家屬信任和肯定。我們也常會跟後來梯次同學關心曾經照顧過的病患,爲他後來因病況改善而覺得開心。

曾幾何時,連資深教授都不再受到病患和家屬的信任;急診室醫護動輒遭受恐嚇、辱罵和暴力對待。早年幫嚴重褥瘡患者換藥,沒有老師跟我們談過「這樣的病人健保給付是虧本的」,醫院不會跟我們說「不要開這麼貴的敷料,這樣不符成本」。這幾年逐漸發現,某個藥品沒了,因爲「給付太低,開一顆賠一顆」,手套換成了比較便宜而容易破、戴的時候黏成一團的廠牌,因爲要壓低衛材成本。

健保實施超過二十年,真的達成了讓民衆「不因貧而病,不因病而貧」的重要目標,以前必須爲了治病賣房子傾家蕩產,或是因爲付不出醫藥費而放棄治療,已經幾不復見;現在甚至極爲昂貴的治療或藥品,多半都可以有健保的給付,而即使是部分負擔,也不至於高到讓人無法接受治療。

然而民衆不知道的是,健保開辦沒幾年,就開始虧損了;畢竟要繳並不高的健保費,卻可以「享用」幾乎毫無限制的醫療資源,怎麼算都難以支撐。衛生主管機關無力規範民衆落實分級醫療制度,不敢拒絕各種要求納入給付的項目,又不敢調漲健保費,只好把醫護人員當賊看,點值打折(該給付100元的只給80元)、放大回推(不但不給付還罰好幾倍)、大小總額斷頭(定額給付超過不給)……。病患端的所有要求,醫療人員怕糾紛、怕投訴,不敢拒絕;衛生主管機關慷臨牀之慨,民衆要求「免費」、「補助」、「納入給付」均一一滿足,日子久了,對民衆來說,醫療資源來的容易、源源不絕、理所當然;有任何不「順遂」,例如等待太久或者不符自己想要,就暴力相向或者投訴。

我們的官員對內對外總說,臺灣的醫療很棒,便宜又好;但是一直沒有說的是,這個便宜是建立在壓縮醫療勞務的專業價值,無限制滿足需求端,卻未有適當分流制度,且許多給付方式並不符合專業評估模式。過去,未敢堅持醫療應有的專業,現在,我們已經面對救命不如救醜,重難症醫事人力流失的窘境。而此情況,最後受害的,還是需要醫療協助的民衆。積極的面對問題,促進醫病溝通,進行醫療制度改革,尤其分級醫療,是當務之急。

林靜儀,醫師、立法委員,以前在醫院跟狂噴的血奮戰,現在到國會爲困難的改革努力。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