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重”建設穩投資促增長
時值歲末,各地“兩重”項目建設步伐仍在加快。
日前,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建設再次刷新“進度條”:建設難度最大的指廊——A指廊主體結構迎來順利封頂,此舉爲T3航站樓主體全面封頂奠定了堅實基礎。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是入選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的“兩重”項目之一,總投資約430億元,是目前湖南省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
在沿江高鐵沿線,上海經南京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漢段、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段等項目施工也在趕抓工期。沿江高鐵全長約2100公里,串聯起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羣,是加快完善沿江鐵路網絡、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支撐。到2028年,高標準、大能力、多路徑沿江高鐵通道基本貫通,東西雙向、南北兩岸的沿江高鐵動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本建成。
今年以來,我國“兩重”建設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包括沿江高鐵、東北高標準農田、“雙一流”高校、城市地下管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三北”工程等在內的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對四季度乃至全年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支撐。“除今年7000億元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已下達外,用於‘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也已分3批下達,共支持建設項目1465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我國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並進一步優化投向,仍將保持有力度的安排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前瞻性、延續性、針對性進一步增強,將爲2025年“十四五”順利收官乃至“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目前,2025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提前下達,將安排1159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21個項目建設。此外,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還將進一步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着力支持一批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的重大項目,適當提高中央預算內投資對地方項目的支持比例,發揮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切實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投資是當前需求,也是未來供給。擴大有效投資,能有力促進供需兩端共同受益,實現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今年以來,各地以“兩重”項目爲關鍵抓手,瞄準重大基礎設施、科技研發、民生短板等領域,着力統籌“硬投資”與“軟建設”,把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結合起來,加快構建“兩重”建設長效機制。
梳理今年以來“兩重”項目相關數據,大項目、大投資的支撐作用在增強。相較於其他財政金融工具,今年“兩重”支持的項目總體更偏向於大項目,單個項目平均支持金額在4.78億元左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10個月,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7.1%,增速比全部投資高3.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8個百分點。
重點領域“兩重”項目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從四川成都着力構建“從源頭到排口”的城鄉全覆蓋安全排水格局,到江蘇常州“源廠站網、規建管養”一體、“責權一體”,各地不斷探索長江經濟帶污水收集處理新路徑。伴隨着“兩重”建設成效逐步顯現,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更加協同。
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不僅是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東北進一步擔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使命的核心舉措,是實現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關鍵一環。爲此,今年共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596億元,優先支持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幅提高東北糧食主產區畝均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爲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創造了條件。
隨着“兩重”建設有力推進,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相關配套改革也在不斷深化。特別是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有關部門不斷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促進荒漠化防治和風電光伏一體化發展,持續優化制度供給,用改革舉措和創新思路破解深層次障礙。值得關注的是,全國79個人口流入重點城市的普通高中、醫院病房改造等項目建設獲得支持,累計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2921億元。
“兩重”建設穩投資促增長,不僅利當前更惠長遠。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2025年“兩重”建設方面,將繼續強化“硬投資”,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加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優化資金投向,加快推進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同時,也要統籌好“軟建設”,堅持項目建設和配套改革相結合,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規劃和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解決當前與長遠的矛盾和問題,努力辦成一系列大事難事,促進實現“兩重”目標。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