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打了8年,最後誰也沒贏,爲何卻說中國是獲利者?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石油,石油的價格自然是水漲船高。擁有這種戰略資源的國家自然獲得了巨大的好處,而中東國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像伊拉克、伊朗等國基本上都是靠石油發家。現如今的伊拉克早就已經不復當年盛況,經受美國摧殘之後,伊拉克一夜回到解放前,即便現如今也沒有緩過來。而伊朗也受到美國的制裁,但自身的狀況遠比伊拉克要好。可在當時伊朗和伊拉克之間有一場著名的戰爭,也被稱之爲兩伊戰爭。當時這場戰爭打了很長時間,也讓兩國的國力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可是就是這一場戰爭,卻讓我國的兵工廠獲得了很多的好處,這究竟是爲什麼呢?要知道這些,首先就必須瞭解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爲什麼會出現這場戰爭?這其中隱藏着比較複雜的因素,但其中矛盾最爲突出的實際上還是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宿怨。要知道伊朗是以波斯人爲主的一個國家,而阿拉伯國家自然是以阿拉伯人爲主的。但說實話,在當時伊朗和伊拉克實際上還沒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畢竟兩國雖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但是也沒必要非要刀兵相向。只不過在之後發生在兩國之間的一些事情慢慢地讓局勢轉變了走向。而在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之下,拉幫結派實際上是常有的事情。而中東地區作爲石油充裕的地方更是戰略重心,美蘇兩國沒少在中東地區佈局。

而在當時美國爲了能夠在中東佔領先機,直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策動了政變,讓當時的總統直接下臺,隨後巴列維上臺,在這種背景下,巴列維非常感激美國,本着投桃送李的原則,巴列維搞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措施,實際上就是做給美國看的。可是一個國家的政策必須要徐徐圖之,如果過於激進的話,就會像葉利欽激進的經濟政策一樣,給國家帶來深重的苦難。而巴列維顯然也並不明白這一點,在國內搞了很多政策之後,直接引起了伊朗國內伊斯蘭教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強烈不滿。雖然我們能夠看到現如今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但當時可不是。本來巴列維也並不想理霍梅尼,可是沒想到霍梅尼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伊朗國內不停的搞事情,這可把巴列維煩的不行了,於是一氣之下直接把霍梅尼直接驅逐了出去。主打的就是一個眼不見心不煩,但是霍梅尼自然沒有就此消沉,反而霍梅尼每到一個國家都會亮出自己的口號,希望能夠有政府幫助解放伊朗。而伊朗這邊的爛攤子還沒有結束,伊拉克也不消停。卡塞姆好不容易把君主制推翻之後,過了兩天舒心日子。結果突然有位小年輕來自殺卡塞姆,這不是嫌命長嗎?果不其然,這個小年輕在之後被判處死刑,但屬於這個年輕人的舞臺顯然還並未到來。因爲這個年輕人是薩達姆,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人自然是如雷貫耳,顯然薩達姆也不是那麼好惹的,趁着夜色直接給跑了。

然後也是輾轉各國。直到卡塞姆政權被推翻,薩達姆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可沒過幾個月,這裡又亂了,薩達姆又跑了,這次直接跑到了大馬士革。不過在這之後,亂局終於平息,這時的薩達姆回到國內成爲了主管內部安全事務的高層領導。之後更是擁有了更大的權利,但是顯然薩達姆並不願意久居人下,不然的話,又怎麼會有之後的傳奇人生呢?於是在這之後薩達姆果斷髮動政變,讓自己成爲了伊拉克擁有最大話語權的人。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可能忘記那個流落多國的霍梅尼,和薩達姆不同的是,霍梅尼準備充分,直接把巴列維幹趴下了,同時讓伊朗改天換地,成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可見霍梅尼的手段也是非常高明的。而雙方都完成了對於國內的大一統,在這個時候,似乎就要把目光放在國外了。畢竟攘外必先安內,現如今內部穩定,那就要找一些事情做了。真正引發兩國矛盾以及最後引起兩伊戰爭的關鍵就是國界問題。按理來說這是依據協議規定出來的,當時規定的時候是把阿拉伯河一人一半。但是薩達姆對於這種分配非常的不滿,因爲薩達姆認爲伊朗港口也有,海岸線也非常長。自己就這麼一條阿拉伯河,伊朗還要來分一半,是可忍孰不可忍。當然宗教因素在其中的佔比也是非常大的,且不說當時霍梅尼前往伊拉克就遭受到不公的待遇。就伊拉克國內對於什葉派穆斯林的態度,就讓霍梅尼火大。

尤其在薩達姆上臺之後對於伊拉克的宗教壓制的非常厲害,這也使得很多什葉派教徒跑到了伊朗。霍梅尼本身就對於伊拉克有些意見,結果一看這種情況自然是不能等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伊斯蘭革命看來需要在伊拉克出現了。所以雙方實際上都有着非常大的野心,這也意味着兩伊戰爭本從本質上就是無法避免的。而在之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蜜月期也結束了,美國轉而向伊拉克拋出了橄欖枝,感覺真的非常諷刺,最終毀滅整個伊拉克的是美國,最初親近伊拉克的也是美國,難道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而就在1980年,薩達姆方面突然單方面撕毀雙方之間的協議,隨即對於伊朗發動襲擊。這和此前特朗普突然撕毀伊核協議,然後加強對於伊朗制裁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而當時伊朗的局面實際上很糟糕,除了有限的幾個國家支持伊朗之外,像美國,法國等國都站到了伊拉克這一邊。原本以爲兩伊戰爭肯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出現結果,可戰爭的走向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雖然伊拉克的軍事裝備比伊朗的要先進很多,但是在軍隊數量上卻碾壓伊拉克。反正雙方各有優勢,而隨着戰爭的升級,雙方對於軍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而這個時候美蘇也發現了商機,於是開始給這兩個國家賣武器。畢竟倒賣軍火纔是最賺錢的買賣。甚至於就連看似和兩伊戰爭沒有關聯的中國也賺了很多錢,直接養活了中國的兵工廠。要知道這場戰爭足足打了八年,絕對算是一場拉鋸戰。而兩個原本沒有啥先進武器的國家,卻在這場戰爭中把各種當時先進的武器用了一個遍。這些武器怎麼來的?美蘇兩國應該是有話說。而實際上這其中中國也分了一杯羹。更加確切的說,如果沒有美蘇兩國之間的牽制,也沒有中國啥事。爲了確保中東地區的油田會受到影響,美蘇雙方實際上都限制了對方向中東出口武器,可是私底下依舊還是在做小動作。

不過後來被發現後便減少了很多,而戰爭卻並沒有停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獲得了機會。當然我國一直以來是走和平路線的,當時兩國購買武器是委託第三方向我國購買的,對於我國而言自然是沒有破壞原則,而且我國的武器出口也一直都在進行,所以在當時這絕對算是大訂單。包括殲7戰鬥機、69式主戰坦克都沒少買。就這樣,中國大賺了一筆,同時也讓自己的軍工廠活了過來,此前沒有啥訂單,中國又處於和平時期,基本上都在半停工狀態。如果說其他國家在這場戰爭中賺了很多,但戰爭的主人公卻賠了一個底掉,兩個比較富裕的國家完這一仗之後,都背上了鉅額的債務。但最終卻沒有任何成果,誰也沒佔到便宜。那麼你認爲這場戰爭中誰獲利最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