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監管漸次明晰 多路徑強管控、券商責任壓實、保守風控補課
爭議不斷的量化交易迎來“強監管”時代。
滬深交易所對寧波靈均實施暫停交易(從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措施並啓動公開譴責程序。與此同時,滬深交易所分別表態,將堅持以投資者爲本,把維護公平性作爲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借鑑國際監管實踐,趨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
交易所提到的監管安排包括:嚴格落實報告制度,明確“先報告、後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強量化交易行情授權管理,健全差異化收費機制;完善異常交易監測監控標準,加強異常交易和異常報撤單行爲監管;加強對槓桿類量化產品的監測與規制,強化期現貨聯動監管等。
此外,滬深交易所將加強與香港交易所的溝通,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明確滬深港通北向投資者的報告安排,將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納入報告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交易所此次還提到,將進一步壓實證券公司客戶管理責任,完善與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協作機制,加強對量化私募等機構的交易監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除了私募託管業務,券商與量化私募的合作還包括DMA業務。而部分觀點認爲,量化DMA槓桿資金的平倉調倉是導致節前小市值股票暴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量化交易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券商涉及的量化相關業務或許面臨收縮。
上述營業部人士向記者指出,此前的量化大行情對券商收益有不少貢獻,如今隨着量化監管趨嚴,至少以前那種大幹快上的趨勢不會再有了,對券商來說,量化相關業務會進入一個保守風控的階段。
異常交易管控升級
對於監管此次集中出臺的多項監管措施,券商機構表示,正在密切關注相關細則的推進情況。
前述券商營業部人士表示,“這次增加的完善異常交易監測監控標準,加強異常交易和異常報撤單行爲監管,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尤其對於高頻交易以及異常報撤單等行爲。按我們的理解,對於高頻交易等會有更爲嚴格的管控,所以這部分監管細則我們也很關注。”
事實上,此前監管層就對量化交易有監控指標。
去年9月1日,滬深交易所發佈了《關於股票程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交易所對程序化交易投資者的證券交易行爲實行實時監控,對四類事項予以重點監控。
一是交易所業務規則規定的可能影響證券交易價格、證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繫統安全的異常交易行爲;二是最高申報速率達到每秒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的交易行爲;三是多隻證券交易價格或者交易量明顯異常,其間程序化交易大量參與的;四是交易所認爲需要重點監控的其他事項。
其中,最高申報速率達到每秒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的交易行爲,是較爲量化的指標。
“對靈均的處罰可以看出,對於市場造成比較劇烈影響的交易行爲,也會被盯上。高頻監控其實之前就比較嚴格了,大部分量化做的交易也並沒有觸發到申報速率和筆數的限制紅線。我們也比較關注接下來對於異常交易還有沒有更爲量化的指標。”一位華南地區券商人士表示。
同時,本次交易所提到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增加了對於北向資金的監控。上述營業部人士談道,很多私募都會通過滬深港通渠道投資,將北向資金納入進來,算是填補了一個漏洞。
DMA“緊箍咒”
此次監管舉措,券商關注的另一焦點是DMA產品的管控。
“我們比較關注對於DMA產品的進一步政策,過去兩年很多券商發展這一業務,有些做得規模不小。此次的市場巨震1,對DMA槓桿中性產品的衝擊最大。目前行業內一個普遍的看法是,估計後續監管層對這類產品會更嚴格監管。其實在去年年底,對於DMA產品,監管層就已經進行了規模管控,我們預期,此次量化交易監管升級估計還會有更嚴厲的措施出來。”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事實上,2023年底至2024年春節前,DMA產品的風險已有所暴露。
所謂DMA業務,一般是指私募管理人通過和券商收益互換對衝加槓桿的交易模式,以市場中性策略爲主,並帶有2到4倍的交易槓桿。
“這次市場巨震對DMA衝擊非常大,因爲它的交易端在券商自營盤,還自帶高槓杆。收益互換掛鉤每一筆交易,券商爲優先級,私募自營資金爲劣後。但有些私募爲了獲得更大收益,對合格投資者銷售劣後產品,風險很高。”上述券商營業部人士表示。
另外,有知情人士指出,春節前,量化大廠的自營和DMA產品加槓桿做多微盤股,配以對衝中證500股指期貨。但節前中證500指數大漲,期貨空頭損失慘重;微盤股崩塌,股票多頭又是暴跌,相當於兩邊捱打損失慘重。
DMA產品風險也危及到2了券商的利益。
記者瞭解到,在2023年小盤股跑贏大盤股的結構性行情中,一些此前抱團小盤股的DMA產品業績相當亮眼,繼而吸引了不少券商對這類產品進行佈局。
“在DMA中,私募向券商交易櫃檯支付20%的保證金,後者收到保證金後可以出80%的資金,相當於放大四倍槓桿,這也可以理解爲量化策略融資的一種方式。在DMA業務中,券商的收益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能夠貢獻交易量,體現在股基成交額市佔率提升;增加託管規模,私募託管是券商近年來重點的業務轉型方向;提供槓桿資金,能夠獲取一定利息收入。”一位業內人士解釋。
該業內人士透露,DMA產品要滿足高頻交易的掛鉤需求,有的券商自建了DMA系統,可以在收益互換場景下給客戶使用,客戶下單經過券商自營系統報送交易所,專門的系統成本可能要花上千萬。
進入保守風控階段
在推出量化交易專門報告制度之後,交易所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的動作無疑向外界釋放出“嚴監管”的明確信號。
“壓力很大。”上述券商營業部人士直言。之前不少券商在發展量化業務時,在技術等方面也投入不少,遇到量化大行情的時候也對券商收益有不少貢獻。現在來看的話,至少以前那種大幹快上的趨勢是不會再有了,對券商來說,量化相關業務會進入一個保守風控的階段。
華泰證券相關人士表示,“前期,監管部門建立了量化交易報告制度,我們按照要求,已完成存量客戶報備,建立了客戶交易監控體系,組織動員相關客戶進行報備。後續,公司將繼續進行動態持續跟進新增、變更等情況,嚴格落實報告制度,並加強異常交易行爲檢測。”
另有券商人士介紹,前期公司已經按照報告制度要求,進行了數據報送,以匹配監管要求。所有涉及程序化交易的客戶都已納入到公司程序化監控的系統裡,能夠實時、逐日監測客戶交易行爲,後續若發現違規行爲也會及時向交易所報備。
不過,對於量化市場也不必過於悲觀。
監管方面指出,量化交易有助於爲市場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加強監管不是爲了“一棒子”打死量化交易,也不是禁止量化交易這種方式,而是在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量化交易較多出現交易頻率、報撤單頻率過高的情況,存在過度運用信息優勢,加劇信息不對稱等現象,給市場帶來的不公平性越來越明顯。
從國際經驗看,境外市場普遍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實施更爲嚴格的監管,以防範對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證監會市場相關人士也表示,下階段出臺的量化交易監管系列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並充分加強跟市場各類投資者溝通交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促進量化交易規範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