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看世界》直播帶貨,全國封殺
印尼是TikTok的第二大市場。圖爲TikTok公司標誌。(新華社)
2023年10月,印尼政府禁止在視頻類社交媒體Tiktok(國際版抖音)直播帶貨的政策正式實施,TikTok電商關停。這意味着,印尼成爲全球第一個禁止在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的國家。
印尼是TikTok全球範圍內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直播帶貨關停後,TikTok主播只能在直播間宣傳產品,不得售賣,商品交易只能在專業電商平臺或實體店進行。
印尼新法令規定社交媒體須與電商切割,社交與商業分離。全國封殺直播帶貨,開始在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尼先行先試了。
●直播帶貨,火遍印尼
印尼是Tiktok在亞洲的最大市場,用戶數量高達1.25億,佔印尼總人口(2.78億)的45%,佔整個東南亞市場(3.25億)的38%。
憑藉巨大的用戶量,2021年起,TikTok開始試水印尼的電商市場,發展出600多萬商戶和幾百萬主播。
TikTok趕上了印尼迅猛發展的電商產業風口。印尼電商體量佔東南亞40%,是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第三大電商消費國。據淡馬錫投資估算,印尼電商成交額2025年將達到830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60%。
疫情也爲印尼電商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消費者轉爲在家網購,網購人數從疫情前的7500萬增長到8500萬;大量實體店轉爲線上銷售,電商增至1020萬家;疫情高峰期的2020年3-5月,電商成交額增長了50%。
印尼電商玩家競爭激烈。總部在新加坡的蝦皮(Shopee)、東南亞第一電商來贊達(Lazada)和印尼本土電商Tokopedia三足鼎立。近日,Tokopedia還兼併了快遞公司Gojek,形成大蝦吃小蝦的壟斷局面。
電商近年不斷玩出新花樣,直播帶貨越來越流行。只需一臺手機,消費者在家買買買,通過看主播講解就能瞭解產品,還能實時提問互動。
在直播帶貨大潮下,專業視頻社交平臺TikTok以其天然優勢,特別是強烈的社交人脈屬性,很快在直播帶貨市場火出圈,大有超越普通電商之勢。據TikTok商家Dennies Soesanto陳述,他的鞋包生意在TikTok的銷量是其他電商平臺的3倍。
據諮詢公司Populix統計,印尼80%的消費者都更青睞通過社交媒體購物,TikTok是最受歡迎的直播帶貨平臺。
直播帶貨源於中國,近年擴展到東南亞,市場火爆。據諮詢公司Milieu Insight統計,50%的東南亞消費者每週至少看直播一次,63%的觀衆會從直播帶貨中購物。
直播帶貨總能給很大折扣,價格低廉,對用戶有巨大吸引力。據統計,70%的直播帶貨觀衆對買什麼並無明確目標,但觀看直播,特別是跟主播互動交友後,衝動下就會買買買。據Momentum works統計,印尼是東南亞對直播帶貨接受度最高的國家。
●印尼直播亂象
巨大創收和光鮮外表下,直播帶貨卻亂象環生。
「這是掠奪性定價,我們應該有社交媒體,但不是社交商業」,9月26日,印尼商業副部長Jerry Sambuaga說到。對消費者而言,直播帶貨看似便宜方便,卻深藏危險,資本在暗處露出獠牙,總有圖窮匕見的一天。
廉價的根本邏輯是宰客。直播帶貨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走入直播間,一旦消費者形成依賴,價格就會上漲,可謂「先養熟再殺熟」的「殺豬盤」。好似賭場,新客總會先贏幾把,嘗過贏的滋味後就對賭博產生依賴,接下來就任由賭場宰割了。
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直播帶貨,危險程度又翻一番。它讓「殺豬盤」裡的消費者無處可逃,成了大數據圍獵的待宰羔羊。
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實時互動與朋友圈「熟人」關係,消費者將個人信息暴露在資本之下,一旦走入直播間消費,個人信息、地址、銀行卡、偏好、消費習慣等就暴露給平臺,平臺對其瞭如指掌,用符合其口味的產品持續投喂,使之上癮。
社交直播平臺對各交易環節的核查監管也大打問號。消費者在直播間交易付款時,將個人信息暴露給平臺、商家、主播、物流等多個環節,這些陌生鏈條如何使用信息,顧客一概不知,毫無把握。
直播帶貨的火爆銷量看起來很美好,其實有違市場自然規律,干擾了正常市場秩序。化妝品主播、「印尼版李佳琦」Dr. Richard Lee就在不到3小時內賣出80萬美元的產品:「我們的目標是在2.5小時內賣20億印尼盧比,但實際上我們賣了80億,是預想的4倍!」
「印尼版李佳琦」Richard Lee ( 圖:instagram )
今年9月,他在1.5小時就賣了55億印尼盧比(約50萬美元)的貨:「在印尼,就算是大企業,想達到這個銷量起碼得1個月,但我們主播幾小時就輕鬆達成。」主播來錢容易,自信滿滿,「我保證直播帶貨是可持續的,以後實體店會消失,未來屬於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的產業鏈條也很畸形。主要依靠主播的明星效應和流量,收益向主播嚴重傾斜,主播從收入中拿走相當份額,逃稅很普遍。
主播掌握話語權後,就頻頻濫用影響力。爲了商業利益,常發表不實言論,甚至虛假信息。美妝主播Dr. Richard Lee就曾在直播間稱某護膚品牌「有毒」,被品牌以誹謗罪舉報,主播被警方逮捕。
在直播中,觀衆無法看到商品的真實情況,主播虛假宣傳、實物與直播展示產品不符的事時有發生。
還有主播爲了抓眼球、搏出位,做起違法之事,公然傳播違法信息。
今年3月,TikTok主播Lina Mukherjee在吃豬肉前作了穆斯林祈禱,引來數百萬觀看流量。這一侮辱宗教行爲造成不良影響,印尼法院以「傳播仇恨宗教羣體信息」爲由判其2年徒刑。
在直播產業鏈,來分一杯羹的主播經紀公司(MCN)也亂象環生。他們對主播做培訓,併爲其對接商家,但收費和規則卻缺乏制度。
MCN公司兩頭賺錢:從商家處每月抽取600-750美元的高價服務費,並通過合同進行各種不合理綁定;還通過霸王條款和競業條款等來對主播進行人身限制,抽取大筆提成。
處在直播帶貨鏈條上的商家也未必是贏家。印尼服裝個體戶Laini Awi就認爲:「一開始在直播間開店時,我們不用付費。但後來價格就漲上去了,開始要我們付平臺服務費和管理費。」
直播商家甚至也賺不到太多錢。開網店也要向平臺付租金,想獲得曝光要支付宣傳費,與實體店租房和買廣告位沒有太大區別,賣貨收入的一大部分還被平臺、MCN機構和主播收割,商家到手收入並不理想。
「就算是網店,小企業也沒機會,就算做直播,小品牌也可能一個觀衆都沒有,」一位印尼零售商說到。
在雅加達最大服裝市場Tanah Abang Market開店9年的商家Sukmamalingga說:「自從有了直播帶貨,我的客戶再也不來店裡光顧了。雖然我也經常給他們發新到款式的照片,但跟直播帶貨根本不能比。」
直播帶貨嚴重打擊了印尼中小企業。印尼有6400萬中小企業,佔全國經濟的67%。線上直播帶貨以其有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定價策略和對在線商家的收割,打擊了實體經濟,對國家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全面封殺,示範效應?
「禁止在社交媒體直播帶貨,是爲了保護本土商家,反不正當競爭和壟斷,並停止通過蒐集公民個人數據來達到商業目的。」印尼商業副部長在一次講話中提到。
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商業交易,用戶個人信息與數據安全難以保證,很容易成爲獵物,活在資本主義的奧威爾式監獄下。通過社交媒體加好友、分享貼子、留下聊天記錄,直播帶貨產業鏈條上的各環節可以接觸到消費者的種種信息,都可以拿來當作圍獵的武器。
直播帶貨的產業鏈條,抹殺掉傳統生產商、批發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環節,取而代之的是主播、網紅、經紀公司、包裝公司、社交媒體與電商,壟斷整個市場。
今年6月,TikTok CEO周受資(Shou Zi Chew)專訪印尼,發誓大幹一場:「TikTok看好印尼,未來3-5年內計劃投資幾十億美元。」但3個多月後,TikTok就被印尼政府禁止直播帶貨。據《金融時報》報導,TikTok也關停了在歐洲和美國的直播間擴張計劃。
印尼封殺直播帶貨,對整個行業起了示範效應,標誌國家層面和法律開始介入。隔壁的馬來西亞也跟着蠢蠢欲動,表示將重新審視該國對直播帶貨的管理。
其他社交媒體也紛紛關停直播帶貨。臉書(Facebook)表示將關停其直播賣貨功能。
而在歐美等其他國家,直播帶貨甚至到不了國家整治層面,光在市場層面就已無法立足。美國最大電商亞馬遜就曾在2019年推出亞馬遜直播間(Amazon Live),特邀高流量網紅主持亞馬遜推銷日(Amazon Prime Day)活動,但做了幾年後反響平平,一個直播間的觀衆平均只有30多人。
爲何直播帶貨在亞洲流行,在西方市場卻應者寥寥?Havas Media 的Carmen Wu認爲:「直播帶貨給人一種逮便宜的感覺,主播製造緊張感和產品稀缺性,讓人產生不下手就錯過的錯覺。」
直播帶貨抓住了亞洲人的「集體主義幻影」。他們需要在場感、不錯過感,害怕被拉下,搶貨滿足了投機勝利的幻想和虛假的「上車」、「上岸」感。
在西方社會,公民注重個人隱私,無法接受將金錢和個人信息交給一個只在屏幕上看到的虛擬人像,消費者能理性看待商品本身,而非追捧主播。
若直播帶貨進一步發展下去,反噬的恐怕將是直播鏈條本身。有諮詢公司對直播帶貨進行預測,未來虛擬現實技術(VR)、人工智能技術(AI)將滲入直播領域。
到時候,看直播將像進了遊戲廳,用VR無死角全方位呈現完美畫面,機器人和AI將做出比真人主播更完美的迴應,將世界最優美的各類推銷話術倒背如流,成爲「超級導購」。人類的消費愈加虛擬和機器人化,與真實世界越來越遠。到時,連主播、MCN、編劇、攝影等直播帶貨重點環節,恐怕也將消失。
不過,短期內直播帶貨還無法徹底根除,只是從TikTok、臉書等社交媒體上剝離,並未從電商平臺上消滅。「封殺TikTok直播帶貨,就給其他電商平臺留出生存空間,」印尼TikTok商家Dennies Soesanto說到,「現在是直播帶貨的蜜月期而已,總有一天,消費者會失去興趣,並質疑其真實性。」(勞拉申/國際政治觀察者、人類學愛好者)
(本文來源:「環行星球」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