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IP戰/原創作品需求大 臺影視人才西進趁現在
▲金馬獎公佈入圍名單,大陸影視作品表現優異。(圖/翻攝自網路)
要討論大陸影視產業,首先得認識「IP」這個名詞,它指的是「Intellectual Property」,也就是「智慧財產權」,只不過,大陸的「IP」範圍更廣,作品延伸出來的周邊商機都包含在內,甚至連一句廣告詞都能視爲「IP」。業界人士直言,由於市場不斷擴張,大陸對原創IP需求量大增,如今是臺灣影視和文字創作者西進的良好時機。
北京光景映畫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煒哲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時提到,大陸影視產業幾年前突然爆發性成長,但當時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原創劇本,所以興起一股「IP熱」,很多人開始購買文字作品將其改編成電影,然而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的文字作品都適合這樣做。
▲北京光景映畫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煒哲 。(圖/受訪者提供)
他指出,今年因爲「陰陽合同」以及「稅金」的問題,導致大陸影視產業資金投入減少,很多電影還因爲合約問題而停拍。儘管如此,大陸三大視頻網站:優酷、愛奇藝和騰訊,每年的採購量加上大陸電影市場一年的產出已經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也因此,「內容」的剛性需求依舊存在,尤其是原創內容、原創IP。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臺灣的導演和文字創作者而言,無疑是很好的西進契機。對此,黃煒哲建議,臺灣的文字創作者在前期做文字和故事開發時,就應該和影視產業對接以利「IP的佈局」。像是手中有一個故事,要先從網絡小說着手,或是從文字出版物開始,亦或是直接從劇本開始再回去寫小說,這些都是「IP佈局」的策略,有利於作品日後的「變現」。
他表示,「原創IP」的好處在於,不管是小說、劇本或舞臺劇,前期開發時就已經知道會被翻拍成影視作品,因此塑造人物和場景都會更加「視覺化」和「立體化」。這樣一來,不僅增加被翻拍的機會,也降低翻拍的難度。對大部分編劇來說,與其將別人的文字作品改寫成劇本,還不如「重新寫比較快」,因爲光是人物的「立體化」就必須耗費很多時間。
黃煒哲指出,臺灣過去30、40年從好萊塢、日本和韓國累積起來的影視經驗,大陸五年之內就已經經歷完,也因此,新的創作很多都必須跟着大陸市場走,這樣的「介入」,會讓一些臺灣影視工作者心存芥蒂,甚至放棄西進的機會。
但他認爲,臺灣很多文字工作者其文字能力非常好,影視作品也是清新脫俗,若是要西進,可以從臺灣擅長的「現實題材」着手,像是《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就是此類型的代表。至於大陸的影視公司必須在前期介入,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只有作品被更多人看見,想傳達的精神和思想纔能有被廣泛傳播的機會,不然影響力永遠侷限在臺灣。
▲大陸影音網站騰訊視頻。(圖/翻攝騰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