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胸腔科醫師也頭痛的病症 非結核分枝桿菌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黃維立醫師說,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雖不會人傳人,但診斷的困難性藥物複雜性抗藥性問題,都會造成病人身、心、靈嚴重損傷。(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名31歲男子因慢性咳嗽接受身體健康檢查胸部X光顯示其右上肺尖處有白影,經胸腔病院做痰液培養確診爲「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接受抗生素治療近一年後,病人的右上肺葉病竈持續存在,甚至產生空洞化,經轉診至成大胸腔外科手術切除病竈,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黃維立醫師說,該病患在成大醫院接受了單孔胸腔鏡右上肺葉第1及第2肺節切除,術後恢復良好,5天后便順利出院,現在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黃維立醫師指出,一般人如有慢性咳嗽、食慾不振、體重消瘦,甚至咳血,多會害怕並聯想到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色瘟疫」:肺結核。但因藥物進步,感染結核分枝桿菌造成的肺結核的治療效果顯著,國內數據也顯示肺結核的發生率逐年下降,反而是從資料中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正悄悄地影響國人健康。

黃維立醫師說,相較於肺結核,肺臟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是個令胸腔科醫師頭痛疾病,雖然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不會人傳人,但診斷的困難性、藥物的複雜性及抗藥性等問題,都會造成病人身、心、靈嚴重損傷。

依據臨牀經驗及治療準則,治療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只用抗生素治療不夠,必要時須及早以外科手術切除病竈,藥物及手術雙管齊下,纔可有較佳的治療效果。現在透過約3公分的單孔胸腔鏡手術,病人可以有較短的住院天數及恢復期,不必因爲害怕手術,而選擇只靠抗生素對抗這種難纏的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黃維立醫師指出,成大醫院胸腔內外科臺南胸腔病院一直維持合作關係定期開會討論新診斷及治療中的個案,讓有需要的病人,能及早接受手術介入,停止肺臟受非結核分枝桿菌破壞的惡性循環,提高治療效果及病患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