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讓污染無所遁形

空污現代人健康的最大隱憂。(圖/記者李毓康攝)

不久前,某個週末晚上到雲林演講,到高鐵站接送我的當地朋友感慨:「以前雲林充滿了泥土香氣,但現在卻充斥着東西正在燃燒的臭味!」

我打開車窗,果然是有股煙味,感覺上就像有人在幾十公尺內燒垃圾的臭味。驚駭之下不免詢問:「爲什麼你們不去檢舉?」只聽到無奈的回答:「當然檢舉過,但是每次政府的迴應是:『數據顯示沒有違法!』、『該日排放沒有超標!』」

回到臺北正在想這個問題時,忽然看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網路上募款進行「透明足跡集資計劃」,他們要利用散佈在各地政府與不同機構的各種監測資料,使用大數據的彙整技術,讓企業的污染無法藏匿蹤跡

的確,這將是可以產生改變的真正計劃;假如他們能夠募款成功,順利上線的話。

這些天在想着這來自天空的污染問題時,又看到來自地面的污染新聞,政府原訂放寬茶葉農藥的容許量,想不到一公佈又取消。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的政策急轉彎了,不免好奇,難道政策公佈前沒有辦法推估民衆的反應?非得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出爾反爾,自打嘴巴,減損施政威信,也留下笑柄嗎?

對於專家會議認定的「放寬農藥的殘留上限對健康沒有影響」,我尊重這些科學研究證據,但是我們真正要擔心的是,我們吃下的東西里幾乎都含有各式各樣的添加物,每一樣東西里含的量雖然不多,以個別來講,也許都在容許範圍內,但是若剛好你一天三餐吃的東西都含有,加總起來也許就超過標準了。更何況,各種不同添加物中彼此會不會有交互作用,似乎也沒有太多研究來提醒我們。其實我認爲,現在有那麼多的慢性病過敏症癌症,應該與生活中充斥了太多地球原本不存在的化學合成物品,從食物或空氣中進到我們身體裡有關。

而且以更大的範圍來說,無限制的使用這些我們創造出來的合成物質——這些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長期來說,的確是有很多無法預測的風險。

▲支持使用自然農法的在地生產農作物,對健康好,也對未來好。(圖/水利會提供)

化學中的有機,指的是含碳的物質,因爲所有生物的身體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碳,也就是碳與氫、氧、氮原子等進行各種生物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物質,例如糖類、蛋白質、脂肪等等。至於無機化學探討的就是不包含碳的化合物,比如金屬、石頭、黏土等等。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機化學的進步一日千里,研發創造出了不計其數的化合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是當今物質文明及科技世界的來源。

單單電腦裡面一塊晶片的製造過程,就必須使用超過二千種化學原料;一臺普普通通的電視,就是由4,360種化學物質所組成,化學工業技術真的是太厲害了,甚至連我們喝的果汁都可以百分之百人工合成。這些化合物原本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經由合成後,使用過就變成無法分解的垃圾,永遠留在地球上,回不到地球亙古以來,生命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裡。

比如我們現在呼吸進去的氧原子,也許二千多年前孔子也呼吸過同一個氧原子;組成皮膚的碳原子,也許來自楊貴妃頭髮裡。在地球這個密閉系統裡,所有元素都是反覆循環再利用的,但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大部分卻回不到這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中,長久下來,當然會有問題。至於短期對個人而言,這些廣泛散佈於整個環境中的人工化合物也會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當然,我們不可能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品,但是在製造與拋棄的處理過程中要更謹慎。至於農藥或食物的添加物則是可以避免,只要儘量吃真正的食物,尤其是大力支持在地生產,且不用化學殺蟲劑除草劑的有機農業或自然農法的農作物,不僅對我們健康好,也對環境好,更對未來的人類好!

好文推薦

李偉文/放生動物做功德?不如放生惡搞立委!

李偉文/別說櫻花惹了禍

李偉文/別在自己的碗裡下毒!

李偉文/亮了植物園,趕走了夜的美

李偉文/水價貼補:臺灣地層下陷的危機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