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推廣華文 確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養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他到了33歲才苦學華語,但說的沒有那麼好,而推廣華語並非是因中國崛起,因爲當年送小孩上華校時是1953年,那時中國大陸還未崛起。這本新書也收錄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新加坡孫燕姿等人雙語學習的個人經歷

李光耀表示,當年開始擔任總理時,發現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大多不會講英文,而是使用方言,由於採用華語必定會有種族衝突,所以訂英語工作語言,這樣各種族都是從零開始,沒有哪個種族佔有先天優勢

爲了迴應「消滅華文」的指責,李光耀表示,自己的3個子女幼稚園就開始學華語,現在雖然主要語言是英語,但需要華語時自然而然就會說;而遇到中國大陸領袖時,也能不透過翻譯就直接交談,這樣彼此感覺更密切。

李光耀也強調,他至今仍每週六上一次華文課,但有時寫中文字仍會偶爾忘記怎麼發音,還需要靠iPad翻譯,而現在重新安排學校的華文教育,「是爲確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養;我們以英文爲主導的語文政策,絕不是要消滅華文教育或中華文化。」

對於新加坡爲何不能容納以華語爲教學媒介南洋大學,李光耀表示,這本書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南洋大學是東南亞的第一所華文大學,它一開始就註定失敗,因爲它與歷史洪流背道而馳。」南大學生和支持者明白,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或教學媒介語,其中牽涉到更大的政治經濟社會課題

李光耀表示,對於南大,他的憂慮還包括東南亞各國如何看待以華文爲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南大?以及這種看法如何影響他們對新加坡整體印象,即新加坡是不是一個鼓吹華人至上的第三中國?新加坡是不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南亞的先鋒隊

李光耀還說,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雖然把自己表現成一個捍衛中華語言和文化的人,卻言行不一,把11個兒子和3個女兒大多數都在英國學校求學,以至長大連一句華語也不會說,這種「言行不一致,是我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