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劇透”造車新進展:研發費用超100億元

小米造車又有新動態。

12月18日,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小米造車的經歷和現狀。

雷軍表示,小米造車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因爲今天智能電動汽車的本質就是汽車工業跟消費電子工業的整合,是一個大融合,所以進入汽車行業對小米來說,雖然有挑戰,但總體難度可控。“我們第一輛車投了3400名工程師,整個研發投入超過了100億元。”雷軍說道。

對於小米當前所面臨的市場環境,雷軍認爲,今天在小米所處的這些市場領域裡面,還存在着大量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小米纔剛剛開始。一方面小米紮根中國市場,做好內循環;另一方面要堅定信心進行全球化。“我覺得這就是小米所選擇的路,在這條路上還有巨大的機會。”

小米汽車參數已曝光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77批)中,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在列。

據悉,小米首款汽車爲純電轎車,型號爲SU7和SU7 Max,車長4.997米,兩款車型最大區別在於功率大小,前者電機功率峰值爲220KW,後者爲275KW,或爲高性能版。電池分別爲磷酸鐵鋰電池(襄陽弗迪電池)和三元鋰離子電池(寧德時代),其中,襄陽弗迪電池隸屬於比亞迪。

公告內容顯示,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產品型號爲BJ7000MBEVR2、BJ7000MBEVA1,申報企業名稱爲“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申報生產地址爲“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

按照現行的法規,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取得兩個資質才能生產銷售:其一,是發改委有關汽車投資企業生產項目的備案,新能源車企需要證明自身的融資能力、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質保障等多方面實力,得到發改委認可。得到該資質後,企業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銷售車輛;其二,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汽車生產企業准入資質,車企需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

今年8月,有消息稱,小米已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准生產電動汽車。如今再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造車入場券”,這意味着,小米已經取得汽車生產資質。

2023年10月,雷軍宣佈,小米汽車進展順利,將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根據小米公告,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未來10年將投入100億美元。雷軍認爲,智能電動汽車是未來10年最寬廣的發展賽道。

在今年10月舉行的小米新品發佈會上,小米發佈了澎湃OS操作系統,該系統不僅僅適用於手機等移動設備,還將搭載於小米汽車上。據雷軍介紹,小米澎湃OS基於深度進化的Android以及自研的Vela系統融合,徹底重寫底層架構,爲未來百億設備、百億連接做好了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

新能源車進入“戰國時代”

今年7月,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迎來又一重大里程碑——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標誌着我國新能源汽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今年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9.3萬輛和297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和4.1%,同比分別增長29.4%和27.4%。

我國新能源車快速崛起的同時,也出現汽車市場愈發白熱化的廝殺。廣汽埃安董事會秘書劉飛雷曾表示,“汽車產業正在進入‘戰國時代’,資源加速向頭部企業聚焦。”他認爲,2023年汽車市場價格戰進入白熱化,市場競爭進入“淘汰賽”階段,未來將形成3—5家一流的頭部企業。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前五大品牌佔據了50.1%的市場銷量,預計2030年前五大品牌將佔據80%銷量。

雷軍也曾表示,“當電動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爲前五名之一,並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除了造車新勢力外,傳統車企也紛紛轉型入局新能源賽道,且在資金實力、造車經驗等方面具備競爭優勢,爲造車新勢力提供了一定壓力。

中信證券研究認爲,供應鏈、軟件、用戶、生態、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有助於小米在智能汽車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較其他造車新勢力而言有望更快實現年銷10萬輛且毛利轉正的目標,進而打開千億量級的額外估值空間。但小米造車若要取得成功,將會面臨着早期高昂的研發支出投入、後續銷量提升以及毛利率何時快速地恢復至健康的水平等挑戰。(王 軍)

責編:孫明宣、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