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FI方法論 勤業衆信:金融業自然風險評估的第一步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完成《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其中特別強調「生物多樣性投融資」,期待透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有效解決生物多樣性問題。
勤業衆信建議,臺灣企業可積極響應及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例如:開發行爲環境影響評估、物種覆育及棲地保護等;金融機構亦能發揮資金引導的角色,透過參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倡議,協助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風險諮詢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羣指出,爲減緩自然風險,企業需要採取積極行動,確保資金不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並使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標準(TNFD)國際框架,評估企業商業行爲和自然生態間的相互影響,並採取減緩自然風險的行動方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克和指出,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自然風險報告,全球有高達44兆美元的GDP正面臨自然損失。臺灣將持續接軌國際趨勢,參酌國際公約指引併發布相關政策,積極落實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勤業衆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李介文指出,金融業作爲影響資本流動的機構,有必要引領企業轉型爲自然正成長經濟型態。我們身處的亞太地區擁有着全世界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然而亞太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流失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因此更該即時採取因應措施。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隨着氣候變遷的加劇,將迎來極端氣候「新常態」,各國政府大量討論去碳化、能源轉型及碳定價等氣候治理議題。
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國發會已發佈「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四大轉型策略及12項關鍵目標,期待從多元面向推動氣候變遷解決方案,公私合作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