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咬到嘴脣起水泡、莫名嘴破不愈...當心「黏液囊腫」作怪

黏液囊腫若久久不消,建議就醫手術切除。(圖/北市聯醫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相信不少人都有嘴脣口腔內長水泡過,不管是吃東西咬到或突發性的,都是所謂的「黏液囊腫」,有時會自己破掉,嚴重可透過手術切除。北市聯醫牙醫師林慧娟指出,口腔內約有800-1000個小唾液腺體分佈,分泌的唾液量非常少,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淤積黏膜下,就會產生黏液囊腫。

林慧娟說明,黏液囊腫着要分爲「外滲性和滯留性」,發生原因多爲「外傷」,例如受到嘴部受到撞擊,吃東西時意外咬傷,好發在年輕人小朋友身上。許多病患會以爲是水泡,就自行刺破,刺破後會有水漾蛋清漾的物質流出,水泡當下會明顯消退,但幾天後可能又再復發。

▲手術將囊腫病竈周圍小唾液腺切除,避免復發。

黏液囊腫其實在臨牀上看起來都一樣,外滲性是小唾液腺分泌的黏液經由破裂的腺管腺泡流到鄰近組織形成黏膜腫大。滯留性則是唾液腺腺管阻塞使分泌的黏液無法順暢排出,使腺管或黏膜表面腫大。林慧娟表示,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切除、局部藥物注射、冷凍治療和雷射汽化手術。

不少民衆都會自行戳破水泡,但林慧娟提醒,自行處理恐有傷口感染的危機,倘若放着不管或同一個地方一直反覆起泡或破掉,可能會有惡性的轉變。因此,建議民衆還是要透過醫師診斷,必要時透過手術切除,因爲病竈周圍的小唾液腺體若沒有全部切除,可能導致囊腫復發。醫師提醒,術後嘴脣可能會有麻痹感的後遺症,但通常半年內會自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