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房企冠城新材“去地產化”得與失
本報記者 方超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因涉嫌違規“薦股”,老牌房企冠城大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城新材”,600067.SH)實控人遭立案調查。
日前,冠城新材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及董事薛黎曦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在內幕信息公開前建議他人買賣股票及短線交易,決定對其立案。
“我們目前只收到了一份《立案告知書》,具體情況還不太清楚。”冠城新材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實控人並沒有參與企業日常經營,“所以說沒有(造成)重大影響,公司現在經營一切正常。”
在實控人遭立案調查背後,冠城新材正加快“去地產化”戰略步伐。“我們目前的重心就放在電磁線業務方面,會尋求上下游的一些併購機會,去做大做強。至於房地產業務,現在正逐步剝離。”上述冠城新材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強調。
曾遭上交所監管警示
一紙立案調查公告,讓冠城新材引發外界關注。
12月11日晚,冠城新材發佈公告,收到薛黎曦通知,其於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內幕信息公開前建議他人買賣股票、短線交易“冠城大通”(證券簡稱已變更爲“冠城新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決定對其立案。
“本次事項系對薛黎曦個人的調查,其不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該事項不會對公司董事會運作及日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薛黎曦將積極配合開展調查工作。”冠城新材方面強調。
儘管如此,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鐵嬌向記者分析稱,實控人作爲上市公司的核心人物,其個人行爲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形象和聲譽。實控人涉嫌內幕交易可能面臨法律制裁,包括罰款、監禁等刑事責任,以及證券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
“這不僅影響個人,還可能波及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陳鐵嬌同時表示,“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下降,會直接體現在公司股價波動上。由於股價波動帶來的‘蝴蝶效應’很可能導致公司正在進行的交易方案被迫中止,甚至深入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薛黎曦還曾被上交所監管警示。2023年8月25日,冠城大通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及相關公告稱,董事薛黎曦出席董事會會議但未提交表決票,無法保證相關定期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且未說明理由。
但一天後的8月26日,冠城大通披露補充公告稱,薛黎曦於8月25日出具書面回函,保證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所載資料真實、準確、完整,未提交表決票的原因系對公司轉型戰略的執行措施不認可。
2023年12月1日,冠城大通發佈公告披露,上交所認爲,公司實控人、時任董事薛黎曦未勤勉盡責,未按規定履行其作爲上市公司董事關於審覈、審議定期報告的法定義務,其行爲違反了相關規定及其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聲明及承諾書》中作出的承諾,上交所對薛黎曦予以監管警示。
此外,冠城新材獨董胡超近期也因違規買賣股票遭罰。今年11月22日,剛完成證券簡稱變更的冠城新材發佈公告,福建證監局對胡超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將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陳鐵嬌向記者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短期內出現實控人、獨董分別被立案調查以及涉嫌違規交易事件,反映出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爲改善這一狀況,公司需要加強改善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提升合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去地產化”戰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老牌房企冠城大通在更名爲冠城新材後,正在加快“去地產化”步伐。
公開資料顯示,冠城新材主營業務爲電磁線製造與銷售、房地產開發,以及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公司連續多年榮獲“福建企業百強”“福建民營企業百強”等稱號。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冠城大通作爲第一個參與北京舊城改造的外資企業,開發了京城高檔住宅代表作——冠城園,此後陸續佈局江蘇省蘇州市、南京市、南通市等地,推出蘇州冠城水岸風景、南京冠城大通藍郡和冠城大通藍灣等項目。
受多重因素影響,享受到早期房地產紅利的冠城大通,選擇在2015年前後進行轉型。冠城大通曾在2015年年度報告中坦言,受房地產市場整體環境、公司不同區域項目權益結算面積差異,以及本年計提大額存貨減值準備的影響,2015年度歸母淨利潤2.12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
記者查閱冠城大通曆年年報發現,近年來,冠城大通房地產業務分別在2021年、2023年陷入虧損境地,如2021年,冠城大通實現合同銷售額 60.83億元,同比增長77.55%,但受部分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影響,房地產業務淨利潤爲-6億元,同比下降196.77%。而2023年,冠城大通房地產業務淨利潤-2.96億元。
“爲適應轉型時期發展需要,公司近幾年已不再新增土地儲備。”在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冠城大通高管就如此表示。近日,冠城新材證券部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坦言,公司“去地產化”戰略提了很久,自2019年後就沒有再拿地。
據瞭解,冠城新材開發銷售項目目前已大部分處於尾盤狀態,主要位於北京市、南京市及福州市。該公司負責人公開表示,今年下半年,將繼續加速現有地產項目開發和銷售進度,推進地產業務剝離工作,加快“去地產化” 步伐,輕裝上陣,提高整體資產運營效率和效益,紮實推進戰略轉型。
今年7月11日,冠城大通公告擬將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至控股股東(或實控人指定的關聯公司)。11月13日,冠城大通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上交所辦理,公司證券簡稱將於2024年11月19日起由“冠城大通”變更爲“冠城新材”,公司證券代碼“600067”保持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地產化”戰略提速後,冠城新材是否將徹底擺脫房地產業務?
“轉型是一步一步進行的,我們後面也許會留一些自持資產,這也不是沒有可能,比如用於租賃之類。”上述冠城新材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表示。該公司202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其房地產出租總收入0.53億元,僅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23%。
跨界鋰電池行業遇挫
在謀求轉型的同時,冠城新材跨界鋰電池行業的征程也難言順利。
2015年,冠城大通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下屬的福建省福投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控股子公司福建冠城瑞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城瑞閩”),並收購福建創鑫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鑫科技”)54.43%股權,佈局新能源鋰電池行業。
其中,冠城瑞閩主要負責動力電池、電池組及充電技術等研發、生產、銷售運營管理,而創鑫科技主要從事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幾年時間過去,公司鋰電池業務發展並未達到預期。
“公司子公司冠城瑞閩連續多年虧損,報表公佈數據已經資不抵債,公司怎麼處理這個‘包袱’,其債務是否存在風險?”2023年4月,對於鋰電池業務發展,就有投資者向冠城大通管理層“發問”。
數據顯示,2021—2023年,冠城瑞閩淨利潤分別爲-23756.63萬元、-5373.78萬元、-6293.29萬元,已連續多年爲負值。
“冠城瑞閩已不再生產鋰電池,僅進行庫存電芯銷售及兩輪車電池包快速換電PACK生產及銷售,公司以前年度對冠城瑞閩的主要經營資產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後續將通過推進清算註銷或者尋求潛在的受讓方等形式進行處置。” 2024年6月,冠城大通高管表示。
在業績表現方面,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冠城大通實現營業收入97.21億元,同比下降12.74%;歸母淨利潤-4.45億元,同比下降732.13%。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62.97億元,同比上漲8.07%;歸母淨利潤虧損約7228萬元。
對於近期業績表現和剝離房地產業務尋求轉型等問題,冠城新材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強調,這不意味着公司轉型遇挫,“業績和轉型是兩回事”“企業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該負責人看來,“導致企業虧損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直接歸因於轉型成效。”
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公司未來發展重心將放在電磁線業務上。冠城新材方面此前也表示,經營上聚焦電磁線研發、生產與銷售主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適時通過擴產、併購等各種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電磁線業務,並尋求現有業務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及橫向併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