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失傳的工藝!陳惠美70歲投身纏花20年 「鬆緊」呼應人生留白哲學

▲70歲的陳惠美投身纏花20年,是纏花工藝重要的技藝保存人。(圖/工藝中心臺北分館提供,下同)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纏花」是臺灣民間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而今年70歲的陳惠美女士,是纏花工藝重要的技藝保存人,投身創作滿20週年,近期在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辦「七十芳華—陳惠美纏花創作展」,展期至10月6日。這項工藝結合了剪紙、纏繞與刺繡,在「鬆鬆緊緊」的口訣中,也呼應了人生要適時留白、不能太緊繃的哲學

▲纏花結合了剪紙、纏繞與刺繡的技術,在閩南語又稱爲「春仔花」。

纏花結合了剪紙、纏繞與刺繡的技術,在閩南語又稱爲「春仔花」,是取臺語「春」爲「剩」的諧音,有年年有餘的吉兆,用雙手細細地纏繞出作品並將祝福帶入其中,每件作品皆爲暖心之作;而在「鬆鬆緊緊」的口訣中,也呼應人生要適時留白、不能太緊繃的哲學。

陳惠美原本從事皮革工藝教學及創作,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恩師陳愛玉女士,認識到纏花工藝的美,從此纏花技藝成爲她終生志業與使命。她曾在受訪時謙虛提到,推了纏花20年,但還是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可見我還不夠努力。」

爲了推廣纏花工藝,她在2008年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全臺第一家「春仔花」工作坊、2010年催生全國第一個纏花藝術發展協會成立、2011年獲登錄爲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並接續於2013年獲選爲工藝中心「春仔花」工藝之家,更於2016年出版《春仔花細工乙書,將材料基本技法運用等詳細的介紹,爲纏花入門的重要工具書

陳惠美師承謝陳愛玉的「閩南春仔花技法」,早期作品之製作手法式樣屬於臺灣北部風格,後又融合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系統,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纏花藝術創作

▲此次展示的創作,主要強調纏花技巧與複合媒材的運用。

而此次展示的創作,主要強調纏花技巧與複合媒材的運用,纏花本身便是以紙、鐵絲絲線等複合媒材加以結合,此次更廣泛運用皮革、玻璃手抄紙⋯等過去纏花創作少用材質,來展現纏花工藝的多元樣貌,是她近年來的心得,也是多年累積的技與美之成果

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表示,陳惠美老師是纏花工藝重要的技藝保存人,除了傳承更將此門工藝跳脫傳統、不斷突破,也恭喜她的第2本纏花工藝專書即將出版,感謝她爲臺灣工藝無私的奉獻。

▲今年陳惠美女士年屆70歲,投身纏花創作已滿20週年。

今年陳惠美女士年屆70歲,投身纏花創作已滿20週年,希望透過展覽將畢生對纏花工藝的鑽研與投入,做一完整系列呈現。此外今年更將進一步分享纏花的設計、製圖以及延續基本技法的運用,希望讓觀衆能從中自行變化設計,創作出專屬於自己的纏花作品。

七十芳華—陳惠美纏花創作展
日期: 即日起至10月06日
時間:週二~週日09:30-17:30 (週一休館)
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3樓
地址臺北市中正南海路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