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滲透率加大,外貿生意的這些界限變模糊了→
2024.04.18
本文字數:3374,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導讀:在中國跨境電商持續的高增長中,外貿生意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也倒逼着貿易端和供應端綜合能力的持續提升。
作者 |第一財經 繆琦
全球跨境支付公司pingpong聯合創始人盧帥最近注意到了平臺的一項增長數據——2024年1月1日~3月3日,既是外貿B2B收付款用戶又是跨境電商(B2C)收款用戶的佔比增加了53個百分點。
“這是前所未有的。”盧帥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意味着越來越多做B2B貿易的外貿人開始同時做B2C跨境電商,從B2C跨境電商起步的商家也開始延伸到B2B貿易。也就是說,經過了十來年的發展與沉澱,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的融合出現了階段性的成果,兩者的相向而行成爲跨境電商滲透率持續加大的例證,也凸顯出供應鏈加速韌性轉型、與貿易端愈加緊密的趨勢。
在4月1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憑藉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助力各國消費者、生產者“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爲全球貿易的一股“新勢力”。今年一季度,經初步測算,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增長9.6%;其中,出口4480億元,進口1296億元。
在中國跨境電商持續的高增長中,外貿生意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也倒逼着貿易端和供應端綜合能力的持續提升。
邊界和瓶頸被打破
在盧帥看來,前所未有的增長並非戲劇化的,而是國際貿易線上化與科技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之所以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則和近兩年供應鏈加速轉型有關。
“疫情後經濟乏力,國內消費沒有如預期那樣快速反彈。這對很多工廠、供應商和外貿商來說,是很難熬的,倒逼着供應端去出清過剩產能、加快更新迭代的速度。”根據他的觀察,有些在線下佔據產品優勢的企業開始更積極地推動線上渠道的佈局,“原先是可選項,由於疊加了消費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變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不做可能就活不下去,從而加速了整個進程”。
盧帥認爲,原本B2B和B2C的業務模式相差很遠,一個注重產品生產和成本控制,一個注重影響消費心智,幾乎是兩個行業,但如今中國的跨境電商在整體能力上已經跨越了瓶頸,不僅僅是營銷渠道擴展了,還實現了更加高效、柔性、快速反應的供應鏈,並能更準確地把握客戶的需求,同時深入到不管是零售還是大額批發訂單的整體供應鏈和物流履約等更多層次。
隨着跨境電商的持續滲透以及訂單碎片化的趨勢越發明顯,中國傳統的外貿企業從面向B端客戶轉向更多小額的小B客戶,進而切入C端客戶,同時從2C起步的賣家在業務規模擴大和能力增強之後,也會轉型做2B的生意,並且延伸到供應鏈的佈局,“這種雙向切換成爲了中國外貿企業的通用能力——1萬件的訂單要接,1件的訂單也能接。成千上萬家企業開始同時做兩端的生意”,也讓跨境電商有了更大的內涵和覆蓋面。
國際物流端的忙碌和波動,側面印證了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以北美市場爲主的德威國際貨運代理(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時告訴第一財經,疫情後美國國內的電商滲透率其實是有所下降的,疫情期間最高峰時曾一度接近40%,但隨着美國消費的復甦,北美對跨境電商的需求總量還在增加。縱觀全球,跨境電商的滲透率持續增加。隨着市場蛋糕的變大,中國供應鏈的競爭壓力讓轉型替代變得更加剛需,“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實際上具有替代作用,大量傳統的中小貿易商轉到了跨境電商”。
今年初,疊加跨境電商需求增加和紅海局勢引發的海上運力緊張等因素,航空運輸一度出現了爆倉的情況。“前段時間航空運力被突然拔高了很多。”阿里巴巴國際站物流關務業務部總經理魏冉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是因爲有一些電商對時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會不惜成本採買更多的航空運力。
市場需求的變化與跨境電商的發展相互促進,訂單越來越碎片化,對交付履約的時效性和確定性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UPS中國區航空和快件運營副總裁張庶民告訴第一財經,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優質、高效的跨境電商平臺和賣家,在市場上的佔有率會越來越大。
蛋糕做大門檻不升反降
在跨境電商蛋糕做大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和競爭者,讓基建與生態更加完善,也讓傳統外貿人進入跨境電商的門檻不升反降。
SHEIN、速賣通、Temu、TikTok四家電商平臺被稱爲“出海四小龍”,成爲了大量傳統外貿人在轉型中可以搭乘的大船。根據匯豐《中國電商巨頭出海研報》的預測,到2027年,“出海四小龍”的GMV均將突破1000億美元。
中國B2B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國際站,更是早早地將以B2C爲主的跨境電商範圍擴大了一圈。從最初幫助傳統貿易線上獲客、促成交易,到提供通關、支付、物流以及海外合規經營等更長的鏈路服務,平臺的階段性變化對應着中國跨境電商生態的成熟。像pingpong這樣的跨境貿易金融平臺,也已發展到了累計交易額超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今年以來,速賣通、Temu、阿里國際站相繼推出了“半托管”模式。這進一步降低了中國製造進入跨境電商的門檻,也試圖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整合來提高訂單交付履約的效率,以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應對仍在加劇的諸多不確定性。所謂半托管模式,就是讓商家把物流託管於平臺,由平臺通過集約式管理實現供應鏈效率最大化,從而帶動單量增長。
義烏歐馳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名洋趕在“半托管”正式上線前就完成了佈局。他告訴第一財經,這種模式可以讓企業把運營流量的精力和資金節省下來,投入供應鏈,包括產品的性價比和包裝,從而讓產品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至於消費者最在乎的因素之一,即產品交付的確定性,還有客戶投訴和退貨等後續事宜,也都交託給平臺,“會比我們各自找貨代更有優勢”。
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在近日的物流關務合作伙伴大會上表示,近年來,他們一方面爲賣家提供生產力工具,“一旦涉及多語言、跨時區、跨文化,很多事情新手賣家是搞不明白的……就算有供應鏈,不給他們一個非常低的門檻進入,比如說沒有AI+半托管,他們可能就沒有辦法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去。所以要提供非常強大的生產力工具,降低他們參與海外競爭的門檻”;另一方面,是爲買家尋找供應商提供智能化的服務,“買家原來有很多的需求是找人工的Agent(代理商)來解決的,今天可以找AI代理商。當我們把服務標準化之後,可以讓AI代理商跟買家進行更頻繁的互動交流,就可以把這些需求變成買賣之間的合作關係,從而在B2B交易形態上生出更大的想象空間”。
支付和物流等環節可以交託之外,中國的供應鏈在柔性製造方面也有了可借的外力。“創二代”張敏幾年前接過了父輩創辦的眼鏡工廠。從起初接外貿訂單,爲美國線下品牌商、經銷商供貨,到轉型跨境電商,他獲得了SHEIN這類平臺所提供的線上客源,同時也採用了柔性供應鏈模式,即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前期先小單生產測款,再根據銷售情況來調整和安排後續生產。這種“小單快反”的模式更加容易貼合消費需求,也爲供應端降低了庫存,進而提升了產品競爭力。目前,他們在SHEIN的銷售已佔工廠近一半的份額,月銷售額近千萬元。
變化之下預期如何
面對外需恢復勢頭不穩、地緣衝突和貿易限制措施增多等重重挑戰,中國外貿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仍然不乏障礙。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佈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提出,全球貿易在經歷了幾個季度的下降之後,有望在2024年反彈。2024年第一季度的現有數據表明,全球貿易將繼續改善,特別是考慮到全球通脹趨緩和經濟增長預期改善,預計全球GDP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3%左右。這與中國的外貿復甦表現一致: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增長4.9%,進口增長5%,分別較去年四季度加快4.1個、2.3個百分點。
作爲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激烈的競爭之下,跨境電商的風口還在繼續。“跨境電商從2010年前後開始起步,到2014年後明顯加速,現在總體還處於高速的發展期。”盧帥表示,從海關數據來看,跨境電商佔的比重只有10%左右,“起碼能達到30%以上的比例,那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市場份額,然後纔會進入平穩的發展階段”。從宏觀來看,中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正在往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級。爲此,他對未來5年中國外貿形勢保持樂觀,“方向沒錯,整體底子都在,事實也證明我們的適應能力和做全球生意的能力都是很強的”。
根據華金證券今年2月的相關研報,全球電商滲透率自2017年的10.4%穩步提升至2023年的19.5%。相比之下,中國電商零售滲透率高達47%,在全球主要國家中佔據優勢地位。預計到2025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行業規模將達10.4萬億元,2022~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6.4%。
微信編輯| 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