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養 需長期累積

前些日子媒體報導國家教育研究調查2738名國學生,發現逾6成學生實驗課都按照教師課本的指引操作,很少自己提出研究問題探究精神不足。此外,有學者也批評部分教師目前尚無能力帶領學生想題目中學現場實驗器材也不足。這些實際教學問題,都會限制新課綱探究與實作新制的落實。

這樣的現象可說是必然的,新課綱才起步1年多,老師和學生都還習慣於傳統教學模式,多數國高中仍以評量分數升學榜單爲最重要績效,在有限的課程節數中,有些老師乾脆在教室裡「講授實驗」,或者播放影片讓學生「觀察實驗」,能做好實驗室管理,讓學生照着課本做實驗,已經是很值得嘉許的了!

階段,教育現場要讓學生普遍能夠自己提出研究問題,做到「以學生爲本位」的實驗教學理想實在太高了!就有大學教授指出,「自己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中最難的關卡,平時專注於研究的大學教師都得花許多時間想,更何況是中學師生

實際上,就算是每年參與科展的衆多作品中,由指導老師建議題目」的比例也相當高,對於平時就對科學興趣缺缺的學生來說,沒有適切的引導就要自己想問題做實驗,可說是癡人說夢。

科學素養,除了科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外,還要有觀察記錄分析歸納、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等能力,這些需要長時間與經常性的學習累積,只靠正規的實驗課程是不足的。然而只要能透過課程教學的設計,從小學階段開始,規畫自主探究的課程,或在各學科領域中融入,這些科學素養便可逐步建立。當然,另一個重要的關鍵是,這些在傳統教育思維培養出來的中小學老師們,也必須先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才行。(作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